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了。 |
B.虽然微软帝国显现出日薄西山的迹象,但仍保持着主导性的影响力。 |
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
D.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
2.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④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④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A.②④③① |
B.①④②③ |
C.②③④① |
D.①④③②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填空。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 。 (《桃花源记》)
(2)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3)会当凌绝顶, 。(《望岳》)
(4) ,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5)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
(6)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7)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8)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9)登临吴蜀横分地, 。(《登岳阳楼》) (10)重岩叠嶂, 。(《三峡》)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 。 (《桃花源记》)
(2)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3)会当凌绝顶, 。(《望岳》)
(4) ,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5)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
(6)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7)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8)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9)登临吴蜀横分地, 。(《登岳阳楼》) (10)重岩叠嶂, 。(《三峡》)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开阔的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小题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小题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并简要说明。
【小题3】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建筑风格。
【小题4】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除此以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一例。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开阔的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小题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小题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并简要说明。
【小题3】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建筑风格。
【小题4】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除此以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一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