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训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6943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2

1.简答题(共1题)

1.
2016年9月27日、28日,由湖南吉首大学主办的“榜样就在身边”——2016年校园之星事迹报告会,分别在砂子坳校区、大田湾校区隆重举行。报告人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吉首大学“校园明星”、吉首大学“孝心大学生”等优秀学生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吉大好榜样”。
榜样对我们青少年产生什么影响?

2.分析说明题(共1题)

2.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怎样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呢?
(2)白居易对自己可谓是“止于至善”,请你谈谈对“止于至善”的理解。
(3)我们应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3.单选题(共6题)

3.
青春期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在珍惜青春的同时,我们要去经历,去体验。对青春最好的证明是(  )
①以修身为本 
②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③在学习中成长 
④在成长中收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
“2016年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在北京电视台隆重举行。来自榜样身边的故事通过讲述人和视频专题片,用真挚的话语,感人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十大“北京榜样”和特别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整个现场掌声不断。这启示我们(  )
①要向榜样学习 ②要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好的榜样是一面旗帜 ④榜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最近小小很苦恼。原来他的同学小辉经常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感到很丢面子。对于小小的苦恼应该怎样认识(   )
A.自己的错误应该由别人指出
B.“自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伤自尊的事
D.小小的反映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7.
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对于别人的议论和批评,正确的认识或态度是(  )
A.别人的批评和议论伤害了自尊
B.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自尊
C.以牙还牙,予以回击,捍卫自尊
D.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8.
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许衡却不为所动,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摘一只梨,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而许衡却能压制心中的恶欲,这便是所谓“慎独"之人。下列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是
①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②慎独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用价值
③慎独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④慎独是先天就有的道德品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分析说明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