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西省上饶综合高中高一期中考试政治模拟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6898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通过10大协商课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从地方层面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积极探索。2015年1月21日,安徽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2015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确定了“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等10个协商课题。
材料二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安全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民以食为天,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但现在市场上“毒食”却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者,如果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诚信自律,就可以夯实食品安全基石。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只有所有人都行动起来,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知识,说明作为中国公民应如何为维护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2.单选题(共5题)

2.
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
B.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D.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3.
某地居民因不满硬座票与无座票价格相同,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状告某铁路公司。法院当场立案,并于2014年3月6日开庭审理。你认为该市民起诉的理由是基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法律应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公民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也应当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4.
近年来,浙江农村出现了民主恳谈会、民主论坛等新型民主形式。其中由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论坛通过对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务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并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形成了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机制。这一基层民主的探索有利于
①进一步扩大村民的民主权利 ②推进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加强村民对基层政权的监督 ④实现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
截至2016年8月,南昌市全部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本次选举全市共登记选民282.18万人,参与投票选举261.14万人,参选率达92.5%。通过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了8438名村干部。下列对此次村委会选举认识正确的是(  )。
①采取了直接选举的方式 
②表明村民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③保证了基层政权机关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落实 
④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基层事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某村在村务管理中推行“3+N”管理模式,即“党支部领导、理事会作主、村委会办事、群众作主”,把过去由村委会、党支部包揽统管的事物交由群众作主管理。这一管理模式(  )。
①保证了村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③保证了重大决策广泛集中民智    
④尊重了公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选择题(共1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寅恪先生轶事

    1925年,陈寅格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格既没有显赭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令人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都来听他的课。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留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1941年受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许地山所邀,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仅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1941年8月4曰,许地山逝世,他接任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生活物资奇缺,由于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期间寅恪闭门治学,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书,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

    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中科院拟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曰的 《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陈寅格讲学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但陈寅恪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老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藉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逝世后,因一直未能真正平反,各地政府不愿接受寅恪先生的遗骨。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寄存银河公墓。直到2003年才与夫人合葬于江西穿山植物园。墓碑旁一大石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制陈寅恪终生恪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有改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