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家醅(pēi)缄默(jiān)吐槽(cáo)鳞次栉比(zhì) |
B.晨曦(xī)伫立(zhù)爆堵(dǔ)断壁残垣(yuán) |
C.藩篱(pān)虬须(qiú)减耗(hào)周道如砥(dǐ) |
D.孱弱(chán)攫取(jué)晒客(shài)万恶不赦(shè) |
A.陵城区颜真卿公园的建设因地制宜,突出了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
B.爷爷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茶饭无心的生活。 |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
D.《奇妙的朋友》在湖南卫视热播,看到自己崇拜的明星们不怕脏不怕累地辛勤付出,观众们忍俊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①《人类的语言》②《回忆我的母亲》③《苏州园林》④《记一辆纺车》⑤《藤野先生》⑥《回延安》⑦《纪念白求恩》⑧《怀疑与学问》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⑩《事事关心》⑾《岳阳楼记》⑿《谁是最可爱的人》
A.①②⑥⑦ | B.②④⑥⑦ | C.②⑥⑦⑧ | D.②④⑦⑨ |
A.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
B.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 |
C.颜真卿是宋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楷书名作有《多宝塔碑》。 |
D.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②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④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⑤写出两句关于“担当”的诗句: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小题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朝,“鹧鸪天”是这首词的 。
【小题2】词的上片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小题3】简要分析“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殷勤”一词的妙处。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以及二者的差异。
④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⑥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⑦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但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青年记者》有删改)
【小题1】通览全文,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小题2】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