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甘肃嘉峪关六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677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红(fēi)形(jī)深痛疾(è)责(jié)
B.文绉绉(zhōu)亮(zèng)冽(lǐn)短(hē)
C.待(nūè)脂粉(lián)样(mó)死(pián)
D.美(pì)蓬(hāo)笑(shěn)裂(jūn)
2.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B.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涨幅令人叹为观止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处心积虑地吸取知识,探求新事物,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使自己见识渊博。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学校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D.春天来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九寨沟的盎然生机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2.句子默写(共1题)

4.
名句默写:
(1)海内存知己,
(2)念天地之悠悠,   
(3)  ,欲上青天揽明月。
(4)不戚戚于贫贱,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铜雀春深锁二乔。
(7)但愿人长久,    
(8)兴,百姓苦。    
(9)怀旧空吟闻笛赋,  
(10)蓬莱文章建安骨,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动词。
(1)任意西:
(2)缥碧
(3)寒树  
(4)千不穷
【小题2】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作者对富春江沿途风光的印象和评价是什么?
【小题4】下面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吴均,字叔痒,吴兴故鄣(现浙江安吉)人,南朝文学家。
B.本文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美好风光,展现了作者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含蓄的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
D.本文用骈文写成,构思精巧,文字千锤百炼,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小题5】指出文中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写作手法:     
作用: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现代文阅读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力程度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门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小题1】本文属于哪种说明文?请给“霾”下定义。
【小题2】第3自然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第5自然段加点的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如何有效控制“霾都”的增长?请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