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靖江靖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独立作业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673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复旦投毒案受害者黄洋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轩然大波。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为了预防学生眼睛近视发病率再升高,我们必须加强用眼卫生教育。
D.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呼吸清洁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B.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班主任一进门就问。
D.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2.句子默写(共1题)

3.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曲径通幽处,
②吴楚东南坼,
,鲜克有终。
 ,吾将上下而求索。
⑤读书百遍,
⑥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⑦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⑧油蛉在这里低唱,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窦光宇的《风筝中的科学》,完成下题。
风筝中的科学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小题1】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
【小题2】分析第⑤段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本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