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单元质检卷:必修二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6707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4

1.图表题(共1题)

1.

   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材料一  2017年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一致同意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共开展了38项重点专题研究,召开了40余次专家研讨会,并通过网络留言、邮件、信件、现场留言等方式征集公众意见,共吸纳了5200余条意见建议。下面是部分市民的网络留言:

春光灿烂:今天参观了规划展览,心情很激动,相信北京会越来越好!

我爱北京:我设计了一款手机软件,请大家标出你家附近的积水情况,上传给政府网站,可以为政府提供参考信息,共建规划中的“海绵城市”。

清风送爽:规划里还有个“城市体检”,你这款软件还可以用来监督市政排水设施维护状况。

见贤思齐:规划里也提到了绿色出行,我关心政府未来有什么具体措施。

五月和弦:社区服务、留白增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涉及到这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还要加以解决,真心不容易,大家群策群力吧!

南城笑笑:要是我们的建议能得到政府的及时反馈,就更好了!

某高中生根据上述材料,拟撰写一篇论文。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帮他完善论文提纲及要点。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与政府回应
一、城市规划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主要特点及方式
1.特点:(1)公民参与的渠道多元、形式多样;   
(2) ①      
2. 方式(写出材料体现的2种方式): ② 、
二、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对公民参与的回应
1.政府回应的主要形式:政府对公民意见建议的吸纳、反馈
2.政府回应的意义:   
三、政府多措并举,解决公民关心的问题
1.公民关心的问题:④ 
2.政府的措施: ⑤  (要求:针对选取的问题作答)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材料一 某市开展了“我为构建和谐城市进一言”活动。市政府通过网络、报纸、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广大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和市民的建议和意见,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千方百计破解长期困扰老百姓的“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的问题;建设和谐社区,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社会治安功能;实行政务公开,开展“群众评议政府”活动。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推广街区制与老百姓的财产权、居住环境、出行安全等切身利益都有密切关系。街区制的推广有赖于小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1)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市公民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居委会在推行街区制中可以如何发挥作用。

3.单选题(共7题)

3.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党和政府以反腐败回应人民的关切,以住有所居、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居住质量,以促进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原因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④民生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4.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指出,加强户口登记的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为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和构建新型户籍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规定(   )
①表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扩大了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③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④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从网络上积极“围观”、坚定互动,到现实中参与监督,促进公开;从草根慈善、社会组织,到共享共建、志愿精神,“积极公民”的形象在10年间逐渐清晰。这体现了在我国
①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②政府与公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③公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   
④公民自觉行使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权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在我国基层治理的决策程序上,一些村明确规定,凡属重大事项都要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村两委会组织实施以及村监会全程监督。这些规定(  )
①从制度上巩固了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③创新了我国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
④保障村民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7.
安徽某地制定了“村民说事会”制度,在具备条件的村和涉农社区里设立了“村民说事点”,定期召开“村民说事会”,由驻村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包村干部一起和村民拉家常,让群众就近“说事论理”。制定这种新型议事制度是基于
①行使决策权是村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公民行使决策权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③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保障人民民主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决策利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
在国家层面的协商民主日益完善的同时,城乡社区协商也蓬勃发展起来。某地镇党委、政府召开公开听证会,以平等对话形式,把村镇规划的决策摆在老百姓面前,并针对不同群体的意愿诉求和利益表达展开协调沟通。此后,这种恳谈会形式的协商民主又从乡镇一级拓展到乡镇村两级。这种恳谈形式的协商民主
①体现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创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实现和推进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④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市民王某因房屋拆迁久未安置,房价又节节攀升,一直只能租房住。为向有关部门反映,王某在公共场合设置路障,并用高音喇叭向路人播讲个人遭遇,以期引起政府重视。王某的做法
A.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享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B.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途径
C.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必须采取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
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无权要求政府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图表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