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662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8

1.综合探究题(共1题)

1.
我校正在开展“争做美德少年,争创文明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你所在班级在本周德育课上准备召开相关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列举在班级中存在的不关心集体的现象一例。班级中存在着这些不关心集体的现象会导致什么后果?
(2)为了鼓舞同学们的士气,形成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请你写出一句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名言警句。
(3)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应如何为集体建设尽责?

2.简答题(共1题)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它像朝露,蒸腾着热气,散发着热量,放射着光彩;青春,它像溪水,洋溢着欢乐,奔腾着希望,创造着自我。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青春的创造需要自强。
(1)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渴望成长,我们成长的渴望表现在哪些方面?
(2)青春期的我们为什么需要自信和自强?
(3)对于刚刚步入青春的我们,怎样助力青春成长?

3.分析说明题(共1题)

3.

   材料一 在当今的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激发职工的士气。这其实也是一个情绪调动的问题。当职工情绪高昂,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自然会努力工作,争创一流,即使困难时期也能和企业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相反,如果职工情绪低落,怨声载道,就会不思进取,企业也就很难有光明的前景。

材料二 在有些时候,看起来是不良情感的悲伤、愤怒等也能激发和促进个体的行为。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是怀着亲人惨遭杀戮的悲痛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走上战场的;在当今社会中,许多见义勇为者面对丑恶的现象,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唤起社会的正义和良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丰富、体味和传递美好情感。

4.单选题(共6题)

4.
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他获奖的颁奖典礼上,当大会主持人邀请他向观众致辞时,他却没有介绍自己的成绩,而是把自己的工作组-编导、导播、机组人员 等一一请上台来,对他们深深鞠了一躬,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阵阵掌声。这说明这名主持人懂得
A.讲礼貌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B.个人只要依靠集体就能成功
C.集体的力量是取得成功的保证D.荣誉是一个团队追求的唯一目标
5.
期中考试后,小强所在的班级召开了一次班委会,针对如何建立一个美好的班集体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议。下列哪个建议你不会采纳
A.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B.班长一个人说了就算
C.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D.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6.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四季,那么青春期就是生命的春节,“春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它既我们带来浪漫的遐想和成长的欢乐,也带来一些莫名的烦恼和困惑.因此,我们应该( )
①隐蔽地与异性交往,避免被别人发现
②了解和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促进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
③增强自制力,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④了解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小云起床后,发现自己长出了青春痘,很自卑;到学校后,遇到同学奇奖她的衣服漂亮,顿时很高兴;上课了,老师下发了单元测试卷,当看到自己的成绩很差,而且马上要开家长会时,她很害怕。由此可见( )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②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③人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④不同的事情和情境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2017年2月8日播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戏,每年举办一次。评选各种先进人物的活动,体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其价值在于( )
A.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
B.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事
C.向我们传递了情感正能量
D.彻底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
9.
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正面的情感体验,也有负面的情感体验。下列同学对负面情感体验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小丽:负面的情感体验对我们来说都是坏事
②小亮:负面的情感体验对我们的成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③小玉:体验负面的情感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
④小强:我们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分析说明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