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yān)红 锐不可当 颓唐 风雪载(zài)途 |
B.推崇(cóng) 微不足道 尴尬 惟妙惟肖(xiào) |
C.褶(zhĕ)皱 重峦叠嶂 凹凼(dàng) 衰草连天 |
D.伧(cāng)俗 触目伤怀 锁屑 天衣无缝 |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
B.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D.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
B.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
C.“十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庐山风景区热闹非凡。 |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悟本掀起的所谓“绿豆治病”热,与过去出现的“鸡血”热、“红茶菌”热等,都是骗子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心理,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制造的种种养生鬼话。
②对于假冒伪劣的东西,质疑精神是“防被骗”的利器。
③比如,说绿豆汤对一切人都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那么,中医赖以立命的“辩证论治”“阴阳平衡”等原理,不统统被推翻了吗?
④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⑤戳穿这些鬼话并不难,只要带点质疑精神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破绽,发现它们都是“皇帝的新装”。
①张悟本掀起的所谓“绿豆治病”热,与过去出现的“鸡血”热、“红茶菌”热等,都是骗子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心理,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制造的种种养生鬼话。
②对于假冒伪劣的东西,质疑精神是“防被骗”的利器。
③比如,说绿豆汤对一切人都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那么,中医赖以立命的“辩证论治”“阴阳平衡”等原理,不统统被推翻了吗?
④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⑤戳穿这些鬼话并不难,只要带点质疑精神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破绽,发现它们都是“皇帝的新装”。
A.④②①⑤③ |
B.④②①③⑤ |
C.①④②③⑤ |
D.①④②⑤③ |
2.句子默写- (共1题)
6.
按照要求,补充完整诗句。
(1) ,带月荷锄归。
(2)荡胸生曾云, 。
(3)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4)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诗句是 , 。
(1) ,带月荷锄归。
(2)荡胸生曾云, 。
(3)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4)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诗句是 ,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始于何时
陈 雍
1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
3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
4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5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
6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
【小题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
【小题2】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小题3】文章第2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5】把握文章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 )
(2)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 )
(3)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 )
饮茶始于何时
陈 雍
1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
3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
4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5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
6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
【小题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
【小题2】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学者的推测 | 证 据 |
(1)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 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 |
(2)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 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 |
饮茶始于先秦 | 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 的记载推论。 |
饮茶始于唐朝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5】把握文章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 )
(2)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 )
(3)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 )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