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张煌失措 |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阻遏 |
C.寒噤(jì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荡然无存 |
D.提防(tí) 惊骇(hài) 憧憬(chōng jǐng) 锐不可当 |
2.
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A.比喻 比喻 反问 夸张 | B.拟人 比喻 设问 反语 |
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 D.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
B.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
C.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
D.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4)木落雁南度,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6)______________, 禅房花木深。
(7)《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4)木落雁南度,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6)______________, 禅房花木深。
(7)《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填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交通: 妻子:
【小题3】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小题4】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小题5】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填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交通: 妻子:
【小题3】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小题4】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小题5】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芦花荡》节选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小题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小题3】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小题4】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5】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芦花荡》节选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小题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小题3】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小题4】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5】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