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丹阳三中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63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6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屠呦呦与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发现新型抗( )药青蒿( )素。在国内,屠呦呦因为没有bó( )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xián( ),常年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2.句子默写(共1题)

2.
默写。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欲将轻骑逐, 。(卢纶《塞下曲》)
(4)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雎鸠》)
(6)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家乡浙江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小题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小题2】“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
  
【小题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4.其他(共1题)

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①但也出现了“重经济、弱文化”,人文精神的塑造力度不够。②当前,人们普遍往往崇尚科技的力量,重视经济发展,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信仰苍白、文化迷失、道德失范、心灵空虚等亚文化现象。其实,经济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发达的资讯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少社会的弊端。此时,一部分人会抱怨,甚至对我们发展的信念、目标产生疑惑,而看不到这些弊端其实是改革不够彻底的结果。③这种心态反映到文化上,就可能造就人们的迷茫。同时,④文化领域出现了娱乐至上的一种倾向,“80后”、“90后”的年轻人,受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经典教育不够,也急需“补课”。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②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