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63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5

1.句子默写(共1题)

1.
古诗默写
1、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反映当时赋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4、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8、鬂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抒写作者理想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鬂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2.
阅读下面文章。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小题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2】为什么该敬业?
【小题3】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小题4】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3.
文言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以头人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然怒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亦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
(4)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引出哪些故事?(3分)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