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悼dào念 诘jié问 揩kāi油 |
B.瓦砾lì 荒谬mìu 颓tuí唐 愧怍zuò |
C.拂fó晓 掳lǔ去 奔丧sāng 憎zèng恶 |
D.阻遏è 往上窜cuān 荒僻pì 塌tā败 |
2.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第23届山东省运会跆拳道比赛中,淄博小将张金龙过五关斩六将,勇夺金牌。 |
B.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
C.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
D.小张望着刚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环卫工人,热情的赞美道:“你们环卫工人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少年因经常使用导致视力下降的风险日益加大。 |
B.孙犁写的《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
C.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全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 |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
B.“你的意志将决定你的命运,”他说,“我把我的手、我的心和我的一切财产的分享权都奉献给你。” |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D.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句子默写- (共1题)
6.
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 。
(4)《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
, 。
(5)对仗是诗词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一联运用对仗的诗词: , 。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 。
(4)《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
, 。
(5)对仗是诗词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一联运用对仗的诗词: ,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说明文阅读
汉文化与筷子 杜宣
①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②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③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小题1】第①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小题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其作用。
汉文化与筷子 杜宣
①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②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③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小题1】第①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小题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其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