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十八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在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劳动者、经营者管理者、纳税人...我们将可能是政治生活中的普通选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务.....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要注重主体权利,同时对国家和社会尽责让负责温暖我们的生活!让尽责铸造我们的未来!
结合材料,假如你是选民,你将如何扮演好这个社会角色?
结合材料,假如你是选民,你将如何扮演好这个社会角色?
2.单选题- (共10题)
2.
当前,全国多地交警部门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进行抓拍处罚。对此,有评论员文章指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动要从“礼让”向“理让”转变,不仅要规范机动车避让行人,更要提倡行人与机动车互相避让。违法行走的路人,则不在“礼让斑马线”的范围。这一观点强调了( )
①所有公民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相同的
②道路交通治理要遵循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交通参与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
①所有公民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相同的
②道路交通治理要遵循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交通参与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3.
“以前感觉国家很抽象离我很遥远但现在感觉国家很具体很真实。”这是灾区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言。在重大灾难面前,国家“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这彰显了
①在我国只有民主没有专政
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真实性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我国新型民主的超阶级性
①在我国只有民主没有专政
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真实性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我国新型民主的超阶级性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4.
下面漫画《莫让陋习使国家蒙羞》给我们每一位出游者的启示是:

①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增强国家意识,维护国家利益
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
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积极行使权利

①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增强国家意识,维护国家利益
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
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积极行使权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5.
2017年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剧中某区政府信访接待中心的接待窗口由于设计过低,导致上访群众半蹲半跪,苦不堪言.最终这一问题在“达康书记”的督促下得到了整改,一时间,“信访窗口”成为“网红”.对于“信访窗口”.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制度实现民主监督的“窗口”
②是人民群众通过社情民意制度参与决策的有效途径
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基本的民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制度实现民主监督的“窗口”
②是人民群众通过社情民意制度参与决策的有效途径
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基本的民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以下政治参与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小李作为某区人大代表,参与了区长的投票选举——公民行使了选举权 |
B.小王向交通局反映学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
C.小刘对学校的饭堂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公民行使了质询权 |
D.小陈网上实名举报某政府工作人员受贿——公民参与了民主监督 |
7.
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了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
①改变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②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③规定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④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①改变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②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③规定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④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8.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该法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民法总则草案历经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整理起来多达400多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共有700多位代表发言,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在3次网络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过程中,共收集到15 503人次提出的70 227条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体现了
①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决定权
③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我国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小题2】对于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你觉得合理的顺序应该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初审
②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民法总则草案》
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建议
【小题1】民法总则草案历经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整理起来多达400多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共有700多位代表发言,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在3次网络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过程中,共收集到15 503人次提出的70 227条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体现了
①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决定权
③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我国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初审
②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民法总则草案》
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建议
A.④→②→①→③ | B.③→②→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①→②→③ |
9.
近年来,多地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服务,通过整合重组政务服务大厅资源,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服务旨在
①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②弱化政府管理职能,实现均等化服务
③减少行政十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④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②弱化政府管理职能,实现均等化服务
③减少行政十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④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0.
近年来互联网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发生了深刻变化:网上讨论公共事件的多了;政府回应网友质疑和意见的速度快了;网络问责的力度越来越大了。这些深刻变化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说明网络问责是公民参与决策的主渠道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
④有利于打造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说明网络问责是公民参与决策的主渠道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
④有利于打造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