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李丽同学非常喜欢文学,老师常说她语言表达能力强,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供大家欣赏学习,所以,李丽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潜力,于是,他打算开发自己的写作潜力。她请朋友为自画了一幅“未来作家”的画像,时常提醒自”我将成为优秀作家”“我一定会成功”等,还坚持每天写日记。
(1)李丽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的写作潜能的?
(2)李丽同学是怎样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写作潜能的?
(3)怎样让我们飞得更高呢?
(1)李丽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的写作潜能的?
(2)李丽同学是怎样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写作潜能的?
(3)怎样让我们飞得更高呢?
2.
材料一:每周四上午,在成都市青羊区光华街18号,人们总是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从公交车上下来,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她就是被同学们称为超级学霸的青羊老教师李昌惠,今年已95岁高龄,仍然是青羊区教育局老年大学文史班的一名学生。走进老年大学校园,李昌惠的心情更加舒畅,熟悉的上课铃声,亲切的教室,这种教育情怀陪伴她一生。
材料二:遂宁市很多学校举办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专题讲座,旨在协同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94岁高龄的老教师李昌惠痴迷学习的劲头令人赞叹。学习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
(2)你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给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3)请你分享一下你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材料二:遂宁市很多学校举办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专题讲座,旨在协同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94岁高龄的老教师李昌惠痴迷学习的劲头令人赞叹。学习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
(2)你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给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3)请你分享一下你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情境探究题- (共1题)
3.
小刚在班里是个独来独往的人,他认为自己既没有做错事,也不有求于人,因此没必要去和别人交朋友。可是后来,他渐渐地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独,看到同学在一块有说有笑,他又不由得既羡慕又嫉妒,希望自己能融入同学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是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与别人格格不入,似乎别人也不喜欢同他说话。渐渐地,他开始沉迷于网络,经常上网,在“微信”“QQ”上终日与网友聊天。
(1)小刚认为“没必要去和别人交朋友”。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小刚指点迷津。
(2)小刚希望自己能融入同学中去,请你为小刚拥有和维护真正的友谊支招。
(3)小刚沉迷于网络,经常上网,在“微信”“QQ”上终日与网友聊天。你认为小刚在网络交往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1)小刚认为“没必要去和别人交朋友”。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小刚指点迷津。
(2)小刚希望自己能融入同学中去,请你为小刚拥有和维护真正的友谊支招。
(3)小刚沉迷于网络,经常上网,在“微信”“QQ”上终日与网友聊天。你认为小刚在网络交往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3.单选题- (共9题)
4.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乐学”的精神和“会学”的能力才永远不会过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应采用的方法是
①克服厌学情绪
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投入“题海战术”
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克服厌学情绪
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投入“题海战术”
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5.
生活中总有人这样想:他当了科学家,他成了文学家,他获得了奥运金牌,那么我呢?其实,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强壮的,但你可以最乐观。这告诉( )
①要学会悦纳自己
②要认识自己的自我形象是最好的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④要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要欣赏自己
①要学会悦纳自己
②要认识自己的自我形象是最好的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④要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要欣赏自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6.
现在国家设置了成人考试、公务员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称考试等。社会上一些公司的招聘广告内容,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很全面,有学历要求,有各种能力要求。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A.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和生活 |
B.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获得成功 |
C.学习可以保障我们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D.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 |
7.
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我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和发展自己 |
B.我们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别的不用参加 |
C.参加社团活动,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是不要参加了 |
D.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但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早 |
8.
小红在小学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进入中学后,她为自己制订了新的目标,要勤奋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她比上小学时更努力了。这说明( )
A.进入中学,新的目标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
B.进入中学,必须树立新的目标 |
C.进人中学,只有树立新的目标才能适应初中生活 |
D.进人中学,有了新的目标,就一定会激发我们的潜能 |
9.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南振中先生61岁时,还去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且卓有成效。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仍坚持每天凌晨5点起床看报、学习。这告诉我们( )
A.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可以学习 |
B.老年人离开学校后,只能在家自己学习 |
C.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
D.中学毕业后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
10.
爱因斯坦的中学时光是在阿劳州立中学度过的。那里良好的校风和负责任的教师点燃了他好奇心的火花,他从一个不爱说话的孤僻的笨学生,变成一个活泼开朗、求上进的好学生。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被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破格录取。26岁时发表了轰动世界的关于相对论的论文。这说明
①良好的校风能提升智慧、塑造性格
②中学时代是爱因斯坦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支点
③我们只要经历了中学时代就能取得成功
④中学生活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个异性的世界
①良好的校风能提升智慧、塑造性格
②中学时代是爱因斯坦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支点
③我们只要经历了中学时代就能取得成功
④中学生活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个异性的世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情境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