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说明题- (共1题)
1.
材料一:“我劝天公重抖摄,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孔子说“行已有耻。”朱喜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赞而内自省也。
材料四: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再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1)你怎样理解材料-语句中的“格”?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格”?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两句话?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要求我们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去做?
材料二:孔子说“行已有耻。”朱喜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赞而内自省也。
材料四: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再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1)你怎样理解材料-语句中的“格”?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格”?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两句话?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要求我们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去做?
2.单选题- (共3题)
2.
对成语“指鹿为马”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要培养独立意识,不接受别人的任何意见 |
B.我们要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
C.学会相互尊重,乐于包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
D.随大流,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分析说明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