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佛山顺德区八年级上教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63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9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B.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6里约残奥会上,使中国军团斩获107枚金牌。(去掉“使”)
B.我们应该吸取血的教训,遵守交通规则,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去掉“不”)
C.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冲击”改为“压力”)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和“解决”调换位置)

2.句子默写(共1题)

3.
古诗文默写。
(1)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5)《爱莲说》中反映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6)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便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欣然往(  )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2段为我们描述了桃花源安乐祥和的生活场景,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期望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
B.桃花源人是从秦朝的时候到桃花源生活的。
C.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文章最后写经过种种努力,桃花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意在说明“桃花源”虽是理想的去处,但人们应该安于现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