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
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C.每个人都可以离开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
D.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
2.
下边的漫画告诉我们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②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
④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②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
④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
2019年9月5日,一女子赵某原打算是从浙江金华到湖南郴州的,为了省下车费,只买了一站短途车票到浙江衡州,并将衙州的衙字烧毁,谎称是买到郴州。结果被识破,民警对此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主要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
A.只模仿他人的行为习惯即可 | B.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
C.克服己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 D.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4.
2019年6月底,期末考试一结束,某中学学生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不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不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5.
“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在安徽六安九中正楼巨大的银光屏上轮换播放着这些词句。该校把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制订成《六安九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作为学生行动的准则,张贴在每一个教室中。这是因为文明有礼
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促进社会和谐
③体现国家形象
④能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促进社会和谐
③体现国家形象
④能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6.
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显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7.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予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据此回答
【小题1】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小题2】2017年3月31日,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移动图书馆启动仪式”在创业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移动图书馆开通后,读者可借助无线网络,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网站,享受检索查询图书馆纸本资源,下载阅读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服务。这说明
【小题1】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网络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 |
B.网络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 |
C.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D.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