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604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1

1.分析说明题(共1题)

1.

   在办理保定顺平一起命案的过程中,检察官彭少勇提审被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王某后,发现案情疑点重重,果断提出3个“不足信”。随后,检察院迅速启动了引导侦查机制,公安机关重新对重要涉案证据进行排查,最终锁定真凶刘某,杜绝了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是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堪称现代版的“刀下留人”。

(1)上述材料说明正义的要求是什么?
(2)公平正义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维护和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至少答出三层意思)

2.综合探究题(共1题)

2.

   材料一:希腊剧作家尤里皮迪兹在《腓尼基少女》中写道:“……平等,它是人类的自然法则,上天注定平等是人的本分,权利和命运由她分配。”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都以“均平”为口号。如北宋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口号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直至清朝末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口号仍是“薄赋税、均贫富”。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十八大将“平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确定下来。

材料二: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南京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还一边殴打一边喊,“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某县从乡镇选拔部分优秀教师,消息一出,人们纷纷“找关系”;一位刚在城里买房的朋友说,由于当地初中给新生入学设置了“杠杠”,女儿上学可是犯了难;一位正在收破烂的老人,衣衫褴褛,满手黑泥,许多行人经过老人身边时,纷纷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这一规定你是如何理解的?
(3)根据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3.单选题(共1题)

3.
有位年轻人在外资企业当经理,被炒了“鱿鱼”,因为他试图漏缴个人所得税。公司的外籍老板说:“在我们国家,偷税和偷东西是一样的。如果某人有偷税的记录,他在法庭上就没有资格当证人。”可见(   )
①每个人都受正义制度的约束   
②正义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   
③正确处理好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维护正义   
④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分析说明题:(1道)

    综合探究题:(1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