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酒泉敦煌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600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9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舢板(shān)   矜持(jīng)   撑篙(hāo) 瞭望(liào)
B.堆栈(zhàn)    戛然(já)    涪万(fú) 徜徉(yáng)
C.着陆(zhé)  咽泣(yàn)   冰碴(zhā) 旌旗(jīng)
D.拜谒(yè)   舐吮(shǔn)   干戈(gē) 黄晕(yùn)
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毁坏生态环境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人声鼎沸
B.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的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侵华战争所犯下的罪行。
C.抗洪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D.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B.不是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C.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
D.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的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

有乙烷和乙炔的混和气体200ml,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H2100ml(相同条件),则原混和气体中乙烷和乙炔的体积之比为(  )

6.
下列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当陌生人请你指路时,你说:“不知道,你自己找”
B.在公交车上,别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说:“你瞎眼了吗?”
C.原来崭新的书,朋友用时弄破了。他连声说:“对不起”你说:“没关系,以后注意就是了”。
D.你到别人家去,你说:“我要光临你家”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当代作家,台湾著名诗人。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与王安石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诗歌鉴赏(共2题)

8.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在原诗中将诗句补充完整。
【小题2】本诗是一首 (体裁),作者是________,本诗押的是 韵。
【小题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2)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3)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
【小题4】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B.本诗多用对偶句,如颔联、颈联,对仗极为工整。
C.尾联表明自己愿以身殉国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
D.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忧国叹己的情怀。
【小题5】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6】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9.
古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根据诗的内容写出诗人的行踪。
【小题2】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急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副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诗一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最后两句诗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仅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名著阅读(共1题)

10.
《西游记》主要记述了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的孙悟空个性鲜明,他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最能体现其反抗精神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语言表达(共2题)

11.
语言表达
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_____________,让人 _______。
12.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请根据这调查情况,回答问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13.
题目:有这样一种____________。
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横线上可填“声音”“鼓励”“信念”“感动”“关爱”等等,然后作文。
要求:不限文体,字数在600以上,文中不要出现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