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匿名(nì) 黝黑(yǒu) 璀璨(càn) 禁锢(gù) |
B.宽恕(shù) 污秽(suì) 褪尽(tuì) 凛冽(lǐn) |
C.轩昂(xuān) 诘责(jí) 憔悴(qiáo) 酷肖(xiào) |
D.尴尬(ɡān) 执拗(ǎo) 媲美(pì) 吞噬(shì)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
B.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保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C.三月撄花节期间,樱花园里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
D.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
B.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
C.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B.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C.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
6.
日常交际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多休息几天吧。” |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他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
C.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
D.她对好朋友说:“希望你时刻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
7.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A.⑤①③④② | B.③⑤①④② | C.③①④②⑤ | D.①②④⑤③ |
8.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神秘岛》,第三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B.《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径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
C.《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英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 |
D.《名人传》叙述了德国文学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
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
B.《雷电颂》作者郭沫若是我们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还有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
D.曲是盛行于明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杂剧,另一种是散曲。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 晖:日光。 |
B.去国怀乡 去:离开。 |
C.薄暮冥冥 薄:迫近。 |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色。 |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前人之述备矣/先天下之忧而忧 |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D.增其旧制/其喜洋洋者矣 |
A.全文的主旨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C.本文记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选自《近思录》)
(注释)①阿:地名,山东东阿县。②白首:老年人。③决之:决断政事。
【小题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2)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
【小题2】子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选自《近思录》)
(注释)①阿:地名,山东东阿县。②白首:老年人。③决之:决断政事。
【小题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2)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
【小题2】子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落叶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A)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B)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小题1】文章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醒悟不必哀叹→④______________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B)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加点词语作批注。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
【小题3】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
【小题4】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
落叶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A)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B)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小题1】文章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醒悟不必哀叹→④______________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B)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加点词语作批注。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
【小题3】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
【小题4】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