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词书写- (共1题)
2.诗歌鉴赏- (共1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题1】题目中“宿”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小题2】诗中“客”是指_____________ “愁”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刻画秋江幕色的唐人五绝诗。 |
B.诗人以舟泊幕宿抒发自己内心的羁旅之思。 |
C.“移舟泊烟清”交代事件,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准备。 |
D.“江清月近人”写月亮很近,诗人的心情也就愉快了。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推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速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矣。
(注释)范氏之亡:晋卿范氏(范武子之后)被智伯所灭时。 ②钟:古代用青铜做的,只有大富大贵的人オ能拥有。③椎:铁锤子。④恶(wù):讨厌,恨。⑤悖:违背,糊涂。
【小题1】为下列黑体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欲负而走( )
A逃跑 B离去 C走路 D移动
(2)则钟大不可负( )
A驼、背 B担任、担负 C具有、享有 D失败,与“胜”相对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速掩其耳。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丁香结
宗璞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 cēn cī(___________)的绿。
【小题2】第①段中“顿使人眼前一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小题4】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①段中“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②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①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换,山涧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有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它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不得这冬日的冷寂? 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我俩是身相契连②的。
③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④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注释:①蛰伏:这里指作者像冬眠的动物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②身相契连:意气相投,心意相通。
【小题1】作者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请从文章中找出一句例句来
修辞手法:
例句:
【小题2】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轻快流畅”分别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小题3】“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
【小题4】作者是从感官的哪个角度写小溪的?
后花园、爷爷和我
①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②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③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④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⑤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⑥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⑦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儿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⑧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⑨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⑩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⑫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⑬每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⑭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是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说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⑮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⑯祖父说:“好比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⑰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⑱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
⑲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
【小题2】文章叙述“我”跟爷爷学诗的过程,主要介绍了两个阶段:
(1)
(2)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