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县仁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7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锐不可挡 抑扬顿挫 待人接物 匿名
B.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
C.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粗制滥造 凛冽
D.锲而不舍 振耳欲聋 丰功伟绩 管辖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历史的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B.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C.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她的衣着艳丽,十分惹人注目。
3.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这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作为一档纯原创且聚焦声音艺术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目前的微博话题讨论量将近大约133.3万。
C.《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矾,______________  。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有时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B.④⑤①③②C.①⑤③④②D.⑤①③②④
5.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廷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字词书写(共1题)

6.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就写作的角度,乍一看,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使人想到的是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是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但换一个角度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而个人的梦想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昌盛基础之上的,是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所以,每一个中国人,凡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一个向往美好、幸福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向着这个梦想努力,奋斗的结果,便是实现和缔造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请将画线的词语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小题2】诗的颔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加以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小题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能否删去。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支月英,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为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赞师魂】支月英对山村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来评价她,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写下你要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