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74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8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B.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D.萧关逢候骑(qí),都护在燕然。
2.
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3.
阅读下面两首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4.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荒凉的样子。)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喜爱。)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没:盖住,埋住。)
5.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
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额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7.
对《使至塞上》一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诗人的路程去向。
B.诗人用“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初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雄心。
C.五、六两句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奇特壮丽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D.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结合,而作者的情感却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使得事、景、情融为一体。
8.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直”字与“圆”字用得逼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远方妻子儿女的思念。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由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劳作的时间之长,用力之勤,但心情是愉快的。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这两句以鲜明的对照,形象地表明捕吏如狼似虎的蛮横凶暴及老妇的凄苦。
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性学习(共2题)

11.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本课,班级举行题为“我与古
代诗歌”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找出本课五首古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阐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填空。
(1)《野望》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2)《黄鹤楼》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3)《使至塞上》的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唐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宋代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_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_,著有《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