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74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8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搔更短(sāo)    悠然(shū)
B.花溅泪(jiàn)    车马喧(xuān)
C.不胜簪(zān)    塞上燕脂(yàn)
D.折戟(jǐ) 嗟日暮(chā)
2.
下列诗句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琐二乔。
3.
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道理,如《爱莲说》。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出自《春望》,作者是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
5.
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简直。)(胜:胜任。)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销:销蚀。)(将:拿,取。)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
6.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下列对《春望》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国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的景象,令人引起对往日国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2.句子默写(共1题)

8.
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1)(2)两题还需填写出处或作者。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 》)
(2)浮云游子意,   。    (   《送友人》)
(3)姑苏城外寒山寺, 。  (张继《枫桥夜泊》
(4)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6)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8)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   ”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  ”的亲情之念。(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