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选出字词和拼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驰骋(chěng) 撺掇(duo) 踱来踱去 瘪(biě)头瘪脑 |
B.嫌(xián)弃 涛涛不绝 推推搡搡(sǎng) 由衷 |
C.振耳欲聋 拽(zhuài)住 不知所措 萦(yíng)绕 |
D.行(háng)辈 坐无虚席 校(jiào)正 莫明其妙 |
2.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
B.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 |
C.这家酒店服务周到,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
D.他蒙住眼睛,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山水画,真是不可思议。 |
3.
下列句子属于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到了吃晚饭时,表哥和我已是勾肩搭背,亲如一人。 |
B.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
C.全场响起了暴雨般的掌声。 |
D.那声音,不,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 |
4.
下列知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代表人物,前者为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后者属于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
B.批注读书法中,批注的内容大体可以归为注释、提要和批语三类。 |
C.“净”俗称花脸,包拯、张飞、曹操等人物形象都属于“净角”。 |
D.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关键,“异”是对比的基础和重点。 |
5.
下列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明写老妇,暗写差吏。 |
B.《又呈吴郎》中诗人对吴郎禁止西邻寡妇打枣予以严厉指责,并点明了造成寡妇穷困的原因是横征暴敛和连年战乱。 |
C.《登岳阳楼》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情怀浩然。 |
D.《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⑤,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⑥。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甫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得:心得感受。 ⑥牵合:指受到束缚。程课:固定的格式。此句意为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小题1】甲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乙文中的韩愈与同时代的___________(人名),同列“唐宋八大家”。
【小题2】下列哪一组加点字意思不同? ( )
【小题3】翻译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小题5】乙文中,与甲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小题6】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⑤,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⑥。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甫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得:心得感受。 ⑥牵合:指受到束缚。程课:固定的格式。此句意为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小题1】甲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乙文中的韩愈与同时代的___________(人名),同列“唐宋八大家”。
【小题2】下列哪一组加点字意思不同? ( )
A.即书诗四句 书投囊中 |
B.过其家 《高轩过》 |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援笔辄就如素构 |
D.从先人还家 从小奚奴 |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小题5】乙文中,与甲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小题6】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课内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瀑布(节选)
①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甲 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 乙 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 丙 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小题1】第②段甲、乙、丙三处正确的词语填写顺序应是 ( )
【小题2】仔细阅读①②段,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窄”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请摘选原文词句回答)
【小题3】第①段划曲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5】请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
壶口瀑布(节选)
①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甲 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 乙 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 丙 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小题1】第②段甲、乙、丙三处正确的词语填写顺序应是 ( )
A.突然 轰然 顿然 | B.顿然 轰然 突然 | C.轰然 顿然 突然 | D.顿然 突然 轰然 |
【小题3】第①段划曲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生动、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
B.文章写了作者二到壶口,于枯水季观瀑,通过秋日的冷清、寂寥,反衬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 |
C.全文形象可感,借助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
D.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人历经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