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571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6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酝酿(yùn liàng)应和(hè) 粼粼(líng) 静谧 (mì)
B.棱镜(léng) 黄晕(yūn) 荫蔽(yīn)    粗犷(guǎng)
C.草垛(duò) 贮蓄(zhù) 菜畦(qí) 水藻(zǎo)
D.着落(zháo) 卖弄(nòng) 镶嵌(xiāng) 差可拟(chà)
2.
下列选项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蓑衣  屋檐  箫瑟  迫不急待
B.嘹亮  哄托  发髻   感概万分
C.决别  萌发  娇媚   翻来复去
D.淡雅  分歧  天涯   花枝招展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求甚解地钻研,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B.有话好好说,不要那么咄咄逼人
C.我和妈妈明天要莅临楼下新开张的超市。
D.这盘歌碟里面的歌曲旋律优美,音调柔和,真让人美不胜收。
4.
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B.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句中“宿儒”的意思是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D.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是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说出来的)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七年级一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6.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 生命是酒 ② 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②①
7.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
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小题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急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
C.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D.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融洽、欢乐、温馨的氛围。
B.乙文的友人虽无礼无信,但知错能改;元方则聪颖善辩,有礼有节,性情正直。
C.甲乙两文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D.甲文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才华,乙文启示我们做事要守时守信。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感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b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升腾,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小题1】第①段从不同的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请分析ab两句填空。
a句从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夏天_______________。
b句从__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夏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加点的四个快字和两个叠词听听看看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④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文(共1题)

11.
作文: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按斑蝥,可以拔何首乌根,可以摘到覆盆子,可以和小伙伴们在雪地捕鸟……你的乐园在哪里?那里又有哪些有意思的人和事?

请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