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蓑笠(suō ) 黄晕(yùn) 着落(zháo) 澄清(chéng) |
B.瘫痪(tān) 侍弄(shì) 攲斜(qī) 匿笑(nì) |
C.倜傥(tì) 确凿(záo) 秕谷(bǐ) 攒成( zuàn ) |
D.绽开(zhàn) 搓捻(niē) 莅临(lì) 棱镜(léng) |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 |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撒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C.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
D.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到国庆佳节各商家打折的时候,春熙路上人声鼎沸。 |
B.在李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心里像结冰一样,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
C.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大家竟然若无其事地低头做事,谁也不去过问。 |
D.每当我看到万里长城,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学习。 |
B.《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
C.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
D.我们班干部认真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 |
6.
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意思是: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也反映出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 |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里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 |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在孔子眼中,修身和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为的人的心境,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
7.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或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枕着睡觉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委托给我就走了 |
D.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2.诗歌鉴赏- (共1题)
10.
诗歌鉴赏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1.
文言文阅读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注释:异日:往时,从前。更羸(gēng léi):战国时的名射手。京台:高台。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为什么更羸能顺利射下大雁?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注释:异日:往时,从前。更羸(gēng léi):战国时的名射手。京台:高台。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孽也 孽:病 | B.其飞徐而鸣悲 徐:缓慢 |
C.先生何以知之 知:通“智”,智慧 | D.故疮痛也 疮:伤痛 |
(1)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为什么更羸能顺利射下大雁?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名著阅读- (共1题)
12.
(1)“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你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当时鲁迅怎样的心情。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你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当时鲁迅怎样的心情。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3.
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小题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
【小题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 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 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 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特点一: 特点二:
【小题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小题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小题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 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 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 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特点一: 特点二:
【小题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