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5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

1.选择题(共3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②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 和压抑。
③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
④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有不同。
A.浩大 迟钝 鲜腴 别具匠心B.浩瀚 愚钝 鲜腴 自出心裁
C.浩瀚 迟钝 鲜美 别具匠心D.浩大 愚钝 鲜美 自出心裁
2.
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吱吱地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的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等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称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B.蕾切尔·卡森所写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C.《昆虫记》中萤火虫的俘虏对象主要是天牛,捕捉俘虏时,马上把它咬死,接着将天牛制成非常稀薄的肉粥,然后才开始饮用。
D.《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美得令人zhì(______)息的江南小镇,吸收众多的游人来这里寻梦。络yì(______)不绝的人群,惊醒了本就宁和的小镇的梦,庸俗了本就清雅的小镇。总想避开一份尘世的喧(______)青石板的小巷已经长满苍绿的苔藓,那是蔓延在时光中的斑驳,原来沧桑年年有痕。有多少世事沧桑淹没了最初的本真,又有多少京华烟云(______)荡了岁月的变迁。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小题1】请你描绘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小题2】分析诗歌后两句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小题1】本文叙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分别加以概括。
①国庆放假时__________;
②年轻时__________;
③回到家__________;
④爬上树__________。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小题3】第④段中作者强调“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样写有何深刻用意?
【小题4】在本文第⑧段中作者的眼泪化作“决提的洪水”淹没了视线。请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仿照加点句式,在空白处仿写句子。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又亲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 ,为父亲
【小题5】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7.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港珠澳大桥“科技密码”
①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身。
②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③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外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所成岛,创造了世界记录。
④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尔铁塔的重量,这是在我国桥梁鸣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石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⑦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小题1】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2】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无论……都”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对比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请用“/”划分句子的节奏。(每个分句各划一处)
军 中 闻 将 军 令,不 闻 天 子 之 诏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自军(________)
(2)军士吏甲(________)
(3)霸上及棘门军(________)
(4)广之兵(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细柳军 广之浆兵,乏绝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顺为者 立天下之
D.吾欲入劳 细柳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小题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周亚夫和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6】(甲)文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字“惊”,含义丰富,联系课文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6.名著阅读(共1题)

9.
《昆虫记》里写的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孔雀蛾的幼虫靠吃 为生。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杏叶B.柳树叶C.杏叶D.杨树叶

7.语言表达(共1题)

10.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有语病一项,然后写出修改意见
A.北宋时期,汴梁城商业繁荣,各类店铺门庭若市,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级潜滋暗长,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D.与他人交往,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选(    ),修改意见是:

8.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7年4月发布了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指标数据,下表是有关“通过手机从事的活动”的统计结果。
通过手机从事的活动
选择比例
通过手机从事的活动
选择比例
微信
89.1%
手机游戏
38.3%
听音乐
68.9%
与工作、学习有关的信息
25.9%
看视频
68.6%
阅读手机报
19.8%
手机QQ、飞信等
48.1%
博客或微博
15.6%
浏览手机网页
45.9%
手机查收电子邮件
12.6%
支付功能
41.8%
其他
0.7%
看手机小说
39.9%
 
 
 
(材料二)据报道:每到暑假,电子书商场显得热闹非凡。记者发现,电子书的出现,逐渐打破了纸质书的“垄断”地位。部分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基本抛弃纸质书。“现在有了电子书阅读器,想看什么书基本都能找到,又轻便又快捷,翻纸质书的话多麻烦,还不一定卫生呢。”南京九中男生小袁告诉记者。同样支持小袁观点的还有某校女生孙莉(化名):“手机上都可以下载电子书阅读器,在地铁上公交上随时随地都可以看,比纸质书方便多了。”坚持“站队”在纸质书阵营的学生对孙莉的观点予以反驳道:“翻着电子书,完全丧失了纸质书翻页的快乐,我还是习惯看纸质的小说。”
(1)认真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材料二是一则消息,最适合做标题的一项是(   )
A.电子书商城显得热闹非凡    B.电子书打破了纸质书的“垄断”
C.纸质书基本被抛弃 D.使用手机的学生多
(3)王华经常用电子书阅读器看名著,最近老师布置阅读《昆虫记》,刘平一时没买到纸质的书,很想借王华电子书阅读器来看,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王华说。如果刘平请你帮忙转述他的想法,你会怎么跟王华说?

9.作文(共1题)

12.
请以“路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