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52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7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战栗lì 羁绊jī 俨然yǎn 斡旋wó
B.阡陌qiān 窈窕tiǎo 冗杂rǒng 烧灼zhuó
C.恬静tián 锵然qiāng 淋漓lì 戛然gá
D.归省xǐng 俶尔shù 幽邃suì 蓦然mù
2.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亢奋 佁然 大彻大悟 豁然开朗
B.宽慰 嗣音 人情世故 怡然自乐
C.震撼 窈窕 叹为观止 辗转反侧
D.争讼 城阕 张灯节彩 参差披拂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4.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撞击”)
B.“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的大雁相比”可以缩为“与飞行相比”
C.“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的排比、拟人手法加上极富特点的动词的巧妙运用,把‘“狂风’”“洪水”“冰河”来的情状表现得惟妙惟肖
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双重复句。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D.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6.
(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7.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⑤③②
8.
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公公——《社戏》——《彷徨》
B.武陵人——《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C.大苏——《核舟记》——《虞初新志》
D.窈窕淑女——《关雎》——《诗经》
9.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作者本人儿时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依次是描写春、夏、秋、冬之景的名句。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小题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小题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1.
记叙文阅读
高贵的“伪证”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了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做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到,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⑬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小题1】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小题2】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小题3】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12.
读《安塞腰鼓》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小题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小题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5】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小题6】“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7】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4.作文(共1题)

13.
作文。

有位外地朋友来到你的家乡,想通过品尝你家乡的特色美食来体验本地文化。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向他推荐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

要求:①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②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