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打造法治经济,需要简政放权。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第二批取消150多项中央制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而取消这些事项有利于缩短投资审批周期、减少环节,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放权,不是随便“放”,想“放”就“放”,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之前要经过法律审核,按照法定程序来“放”。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打造法治经济和如何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的知识,从政府与人大角度分析国家应怎样更好地“放权”。
打造法治经济,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行政审批手续仍然烦琐,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存在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不公平都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产权纠纷案件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这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与技术升级;大多数民营企业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缺少制衡和监督,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缺乏诚信和对法律的尊重信仰,也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造法治经济,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作用重大。2016年以来,政法机关护航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好消息频传。从中央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全国多省市区的细化落实,全国各级检查机关密集出台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用法律护航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材料二 打造法治经济,需要简政放权。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第二批取消150多项中央制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而取消这些事项有利于缩短投资审批周期、减少环节,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放权,不是随便“放”,想“放”就“放”,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之前要经过法律审核,按照法定程序来“放”。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打造法治经济和如何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的知识,从政府与人大角度分析国家应怎样更好地“放权”。
2.单选题- (共3题)
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5年9月8日起,对上市公司股息红利所得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对持股1年以上的投资者加大了税收优惠力度,即持股超过1年的,其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此次政策调整
A.旨在夯实资本市场根基,发挥导向作用 |
B.扩大了投资渠道,提高投资安全性 |
C.是国家过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体现 |
D.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
3.
下图是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图”,他认为,经济发展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传统农业部门的扩张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把沉积在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干净,直至出现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时为止,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劳动力市场由AD2转向AD3,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劳动力供给过剩,用工成本降低
②劳动力供给短缺,用工成本上升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④人们花在食物中的比例上升

①劳动力供给过剩,用工成本降低
②劳动力供给短缺,用工成本上升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④人们花在食物中的比例上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