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4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6

1.选择题(共5题)

1.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āo)    退色 窈窕淑女(tiǎo) 海誓山盟
B.凫水(fú) 俨然 豁然开朗(huò) 人情事故
C.皲裂(jūn) 恬静 戛然而止(jiá) 熙熙然
D.冗杂(lǒng)    博击 抑扬顿挫 (yì) 销声匿迹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B.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给我鼓励,最使我感激的一个。
C.这位设计师出色的工作和独特的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D.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英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速度。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
②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③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等,世代相传。
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⑤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A.⑤③②④①B.④①⑤③②C.⑤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⑤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达娃同学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达娃同学打扫得干干净净。
C.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
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
变为反问句:他扔掉的难道只是一个馒头吗?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
(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
(3)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4)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5)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6)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
(7)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
(8)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 ①作此诗时,作者因为直言上谏,遭遇排挤,退居文山。②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落笔,写眼前所见: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
B.颔联从听觉落笔,动静结合.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这是动景的勾勒;秋夜清寒,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这是静景的描写。
C.颈联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句,表达诗人空有雄心,但想要实现理想似乎遥遥无期。
D.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的无比伤感之情,诗人内心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充满了消极情绪。
B.前四句描写秋天凄寒肃杀之景,给人以凄凉之感。
C.后四句慷慨悲歌,抒情言志.“逶迤”一词抒发了诗人对蹉跎岁月的无限感慨。
D.全诗沉郁顿挫,感情深沉。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群儿戏沙上B.年十八/贡于乡
C.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D.授/以《孝经》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异 ____________   ②雨 ____________   ③ 除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语言表达(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石家庄调查队有关专家介绍,假期每天有85.7%的学生看电视,在每天看电视的学生中,看电视时间在2小时左右的占36.6%,为最多;看电视3小时以上和1小时的同为26.7%;半小时以下的占10.0%.有48.6%的学生主要选择看电视剧,36.7%的学生看动画片,23.3%的学生看综艺节目。
材料二  美国研究人员长期调查发现,在调查的14岁年龄组的人中,凡是每天看3个小时以上电视的人,他们在学习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差,并生产厌学情绪。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高中没有毕业,还有一部分人没能完成技校或大学学业。
请你就“看电视利与弊”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精炼,有说服力,12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