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语文同步练习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33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3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就属于近体诗。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在终南山里伐薪烧炭的老翁,冒着严寒到长安城中卖炭,却被宦官掠夺的故事。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2.字词书写(共1题)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号
挂罥
塘坳
大庇
俄顷
布衾
称敕
叱牛
一丈绫

3.诗歌鉴赏(共3题)

4.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题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何由彻”与前面的“________”照应,表现了________。
【小题2】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文四个段落的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第①段: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
【小题3】“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小题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
阅读《卖炭翁》,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宦官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小题2】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小题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诗人当时45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之事被贬至江州任江州司马。
【小题1】本诗题为“夜雪”,诗人是如何生动传神地描写夜雪的?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语言表达(共4题)

7.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8.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忍能对面为盗贼
(2)俄顷风定云墨色   
(3)秋天漠漠向昏黑
(4)眼前突兀见此屋
(5)两鬓苍苍十指黑   
(6)卖炭得钱何所营   
(7)宫使驱将惜不得   
(8)系向牛头充炭直
10.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2)为:茅屋为秋风所破
忍能对面为盗贼
(3)安: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5.作文(共1题)

11.
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之情的一种抒情方式。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就是给予读者真情实感,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
请你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3道)

    语言表达:(4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