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8-2019学年初三10月教学质量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53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5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五言绝句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一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小题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夜深”了,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感知到“雪重”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小题3】从“时闻折竹声”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语段,完成小题。
(一)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B.天下唱 士卒多用者
C.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自是年之后
D.祭尉首 吴广为然
【小题2】下列表达的语气和其他几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
A.安用重法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C.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D.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请重法以禁之。
②故不暇顾廉耻耳。
【小题4】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唐太宗认为百姓为盗的原因又是什么?均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从(一)(二)两段文字中,可以提炼出怎样的治国之道?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难忘那夜的秋雨
吴官正
①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亲戚没有说行还是不行。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
②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去。我们在小猪的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送回亲戚家。
③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顿时我双腿发软,走不动了,”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也难过地哭了,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就是有鬼,也不会吓我们这样的穷人,我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我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颗壮胆药。再往前走了约一百米,又看见村里一个被邻村杀死的人放在棺材里,并用砖垒了一个小屋,说是报了仇才能下葬。我又害怕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牵拉着小猪往前走。这家伙不停地叫,好像是为我们壮胆,为我们叫苦,抑或是抨击人情太薄。
④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两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我和母亲的身上也湿透了。走在山路上,忽然窜出一只动物,不知是狼是狗,吓得我胆战心惊。母亲说:“不要怕,畜生不会伤害我们。”快到西北边山脚下时,看到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墓,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馒头。母亲说:“再走一会儿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我想到母亲可怜,又呜呜地哭起来。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这时天才蒙蒙亮。亲戚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再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不了,我们还要赶回去。”往回走时,天先是阴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
⑤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地用手抹眼泪。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土布衣服。
⑥父亲煮了一锅菜粥,桌上放了一碗咸芥菜,也没放油。父亲说:“哼,人穷盐钵里都会长蛆。”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够全年吃的粮食,你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书就去读。”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
⑦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吃晚饭时,父亲突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这时母亲发现我发高烧,赶紧烧了一大碗姜汤,叫我全都喝下去,盖上被子把寒气逼出来。
⑧窗外秋雨仍下个不停。秋风从船板做的墙壁缝中往里面灌,冷飕飕的。看到父母骨瘦如柴,岁月和苦难在脸上刻满了忧愁,我鼻子发酸。再看自己皮包骨头的手,像鸡爪子,皮肤像两棵老樟树的皮。
⑨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
【小题1】(小题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关母亲的几件事。
【小题2】(小题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划线句。
【小题3】(小题3)文中多次写到秋雨,有什么作用?
【小题4】(小题4)结合全文,试从表层和深层含义上分析文章标题“难忘那夜的秋雨”的妙处。
4.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小题1】(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话?
【小题2】(小题2)本文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题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4.语言表达(共1题)

5.
阅读以下文字,说一说什么叫斜杠青年。
有这样一个人群:他们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工作时间是IDC行业的程序员,休息的时候就变成了笔耕不辍的作家,周末还能化身成变出一桌美味菜肴的营养师……这“程序员/作家/营养师”的多重身份,就是对斜杠青年的完美诠释。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使人类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限制和束缚,释放天性。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6.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有雨滴漂落之时,便是灵魂荡涤污(góu)   之日。它落在屋檐上,让黛瓦更蓝;落在窗台上,让雕窗棂框更艳;落在草木山川中,能让碧空澄( chè)    无尘;若落在眼眸,落进心间,能让人剔腐呈新,感悟苍穹寰宇间至柔至善、润物无声的博爱之情。
时光(rěn)    苒,岁月沦桑,时间如白驹过溪般从指尖匆匆流过,留下的只是仓促和茫然。身处(xuān)    嚣的世界,一个人独在幽居,既使身边有太多的纷杂,只要在心里落雨,也自能撷取到一份淡然和宁静。
(1)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①污(góu)
②澄(chè
③(rěn )苒  
④(xuān )嚣
(2)这两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7.
下面这幅漫画《少一点》讽刺了什么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