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2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2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C.《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2.诗歌鉴赏(共1题)

2.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1】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也(____________)  (2)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_____)
(3)谓也 (_____________)  (4)曰:“绘事后素。”(_______)
【小题2】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 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小题4】用文中语句填空。
甲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
【小题5】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语段
事情
我的心理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C

A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B
D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痛苦深重
 
【小题2】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小题4】请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语的理解。
【小题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第⑥段化用柳永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D.选文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5.
(四)阅读《蚊子为什么喜欢叮你》,完成下列小题。
蚊子为什么喜欢叮你
①常言道:“最毒不过秋蚊子。”蚊子在秋天活动最猖獗,因为夏天温度太高,蚊子活动的能力会下降,15℃以下蚊子也基本不活动,反而是20℃左右的秋天,最适合蚊子活动。另外,九、十月份是蚊子一年中最后的繁殖高峰,它们产卵需要更多的能量,也要为后代提供更多的能量,因而叮人更狠。
②那么,蚊子喜欢叮怎样的你呢?据说,穿蓝色、红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会吸引蚊子;O型血的人比B型血的人更吸引蚊子,A型血排在最后;喝啤酒、过高的体温、二氧化碳、移动也会吸引蚊子。如此说来,在夏夜野餐时,最好邀请两个O型血、说话时爱手舞足蹈、喜欢喝啤酒的胖子。另外,蚊子喜欢香水,不怕大蒜味,但不喜欢油性化妆品。
③在蚊子出没的地方一动不动,这听上去很傻,却是符合科学的策略。研究人员指出,假如你站在一座小山上,挥舞着双臂驱赶在你周围嗡嗡作响的蚊子,你的活动增加了你呼出二氧化碳和乳酸的排放,蚊子能够很快感知到这些化学物质。但是气味的增加还不是吸引蚊子的唯一方式。当蚊子飞近时,你挥舞双臂,还有助于刺激蚊子复眼的视觉接收器。在夜里,它们可以固定一个遥远的光源,如月亮甚至星星,飞的时候把这个光源作为固定方位。蚊子在跟踪人时也是一样。所以,当你站在山上挥舞胳膊驱蚊时,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起相反的作用。你发出的气味会吸引蚊子,你的动作会吸引它的目光。
④蚊子在叮了你后会什么表现呢?蚊子叮咬了人之后,在90秒的时间内,它就能吸走几毫克的血——是它体重的两三倍。吃饱后它的身体变重了,飞得很慢,很容易被拍中。如果得以逃脱,它一般会落到最近的垂直表面上,如墙上、树上、走廊里的柱子上,在那里休息、消化。45分钟后,蚊子就会用它的消化系统把血液中的水吸出,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攻击。(选自《百科知识》)
【小题1】【小题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蚊子”?请简要概括。
【小题3】【小题4】从第③段看,挥动胳膊却达不到驱蚊效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B型血的人不如O型血的人吸引蚊子,A型血的人最不吸引蚊子。
B.只要穿蓝色、红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就一定会吸引蚊子。
C.蚊子吸血45分钟后,用它的消化系统把血液中的水吸出,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D.第④段划线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蚊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吸血之多

5.作文(共1题)

6.
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1)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字数:600字以上。 (2)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内容。

6.(共1题)

7.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宋代,福建的桥梁、渡口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宋初,各级官吏就把驿站、驿馆的修建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形成了八闽四通八达的驿道。为了增强交通的运行效率,宋代的人们修建了许多桥梁。泉州洛阳桥、福清龙江桥、晋江安平桥、龙海江东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是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还有莆田熙宁桥、延寿桥,也(  )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闽东、闽北、闽西的廊桥,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艺术造yì(    ),是木构技术的登锋造极之作,展示了福建人民(A)(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的工匠精神。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根据汉字注上读音。
(_________)含 ②造yì(_________)  
(2)文段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3)根据括号中的解释,文中(A)处应填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