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6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选项中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浩瀚 退(guì) 建树 从容不破
B.颁发 首(qiáo) 仲栽 锐不可挡
C.凌空 熟(xián) 潇洒 眼花缭乱
D.湛蓝 陆(zháo) 隽刻 一丝不苟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自小家里贫困,全靠自己白手起家,打拼出一片天地。
B.动画片《大鱼海棠》,是一群年轻人花费三年多时间,处心积虑完成的。
C.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终获胜利。
D.一路上,到处都有穿着靓蓝小袄官绿色比甲的丫鬟,屏息敛声地垂手立着。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一号的元旦联欢晚会。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4.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应解释为“飞奔”;“ 夕日欲颓”中的“颓”应解释为“坠落” 。
B.《三峡》在描写悲秋之景后,结尾有引用渔歌,看似信手沾来,其实是作者的巧妙点缀。本来“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已经够凄清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氛围,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
C.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就属于新闻特写。
D.《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现作者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赏月咏月时的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怅惘和苦闷。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小题1】颔联描写了__________(时间)的景象,“孤城吹角罢”从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数骑射雕还”从__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
【小题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甲)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略无处   (__________)   
(2)王命急宣   (___________)
(3)晓雾将    (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其奇者 (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甲)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乙)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两篇短文结尾极富有特色,试简要分析(乙)文结尾划线句表达的言外之意。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则新闻,完成下列小题。
[本报讯]今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1)校报打算刊登上面的新闻,请你拟一个标题。
(2)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陈冬太棒了 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  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一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部非常照顾自己。“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景海鹏说。
【小题1】这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小题2】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新闻报道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C.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D.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5.名著阅读(共1题)

9.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上面一段文字是埃德加·斯诺对_________事件的评价。文段中的“西北部”,指作者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__。
(2)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书中阐述了哪三本书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①⑤④③②D.③①④②⑤

7.作文(共1题)

11.
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文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