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为防止少数人侵害农民权利,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要求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民主议事机制,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因。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正日益走进我们的政治生活。在网上,只要达到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人们在互联网上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评论,聚合某种愿望或诉求,凝成某种舆论,从而形成网络民意,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对民主政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材料一:国家网信办在2017-08-25日公布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站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落实实名制要求,明确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有网友认为,网络发言实名制限制了公民的权利。
材料二:互联网时代的民意大数据对政府决策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因此各级政府在决策之前,都会在网络上进行调查问卷和对一些决策议题进行投票。
材料三:网络庞大的使用群体和细胞分裂式的传播速度,使得网络成为“民主、自由”的代名词。与此同时,网络也蕴含着谣言恶性化、侵权等问题。因此,培育良好的网络政治生活秩序,营造好公平正义的网络舆论环境,真正赋予公民言论自由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请你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该网友观点进行评论。(2)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广大网民参与政府部门调查问卷和投票的意义。
(3)请你结合材料三,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给广大网民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提两条建议。
2.判断题- (共22题)
3.单选题- (共19题)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
B.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
C.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
D.民主评议方式参与民主监督 |
①体现了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执政水平
④能够保证公民通过网络渠道有序参与民主监督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采取选民直接投票的选举方式
②选举乡级代表是产生县级代表的基础
③是人民参与国家决策的重要途径
④选民只能将赞成票投给代表候选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②我国贫困人群的政治经济权利进一步扩大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物质保障
④我国公民真实地享有政治自由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表现 B. 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管理的表现
C. 享有监督权、言论自由的表现 D. 享有集会、结社自由的表现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国家观念
④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我国公民通过监督权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保障公民当家作主
④每个人都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公民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③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
④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具体体现 |
B.体现公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
C.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
D.充分尊重和发挥公民的决策权 |
①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巩固基层政权
②保障村民依法有效行使民主权利
③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④村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①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舆论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
B.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C.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寻求政府帮助 |
D.通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民主管理 |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
②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一切权益
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政府履行了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②表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③表明政府是基层自治组织
④表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
②组织文化建设,转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
③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总体水平不变
④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
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
C.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D.坚持依法治国,扩大行政管理权限 |
①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及推动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②政府规定外来人员到达“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
③市住建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④各职能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填空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判断题:(22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