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4 唐诗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512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
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2.字词书写(共1题)

4.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重茅   挂罥
塘坳     布衾
庇护     突兀
倚杖     俄顷
广厦     口燥

3.诗歌鉴赏(共9题)

5.
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6.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小题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几句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除了这首诗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名句?试写出两句。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
(3)忍能对面为盗贼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秋天漠漠向昏黑
(6)安得广厦千万间
8.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9.
判断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10.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2)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3)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4)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12.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13.
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