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现阶段我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乡村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城乡二元壁垒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比虽然逐步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亟需多措并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上海紧扣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把党支部建在高楼里,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政府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把街道、公安、城管等力量整合起来,第一时间通过人工智能发现问题,并推送给相关部门及时处置。社区发挥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的作用,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大到“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审核,小到楼道整治方案起草,都由“片律”(区域内专业服务律师)把关,形成“政府出资、律师服务、居村受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上海的城市治理“绣花”实践不断证明,只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城市治理就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海是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只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城市治理就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单选题- (共11题)
①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等跨越疆界流动,有利于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
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应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发达国家业已坚持共治共建共享原则,推动经济全球化共赢发展
④发展中国家要全方位参与经济全球化,无需有防范意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年份指标 | 1979—2017年 (平均增速%) | 2018年 (增速%) | 2019年一季度 (增速%) |
国内生产总值 | 9.5 | 6.6 | 6.4 |
居民人均消费 | 7.8 | 6.2 | 5.4 |
货物出口 | 19.1 | 7.1 | 6.7 |
根据以上数据,我国要实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6%—6.5%)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快形成稳定的国内市场,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外溢
②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稳定国内有效需求
③实施出口补贴政策,发挥出口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④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把握人工智能特点→构建智能经济形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给量→市场流通性增强→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发展
③大力发展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企业还债压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④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法无禁止即可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活力增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增加
②推动供给侧改革,对生产者进行补贴,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④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培育新兴消费,满足消费者奢侈化需要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①巩固:巩固“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果,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加速壮大新动能
②增强: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③提升: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
④畅通: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本脱实向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旨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粤港澳大湾区将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联通在一起,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把整个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建成集知识创新、高新科技、高级制造、世界工厂再升级的全球创新发展基地。这表明,大湾区建设有利于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增强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动力,确立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④促进粤港澳三地产能合作,促进外资的无障碍进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通过创造和利用事物的本质联系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②把握粤港澳地区联系的多样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促进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
④勇于创新,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成为系统阐释中国外交理念和国际问题主张的平台
②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引领世界发展
③彰显的中国智慧有利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④展现的中国方案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高度契合,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具体遵循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②强调唯有宪法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
③推进依宪治国,保障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不受检察机关干涉
④努力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全能政府
②更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③推动提升行政机关处理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准
④发挥信息公开对维护政府权威的服务作用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
②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坚持专业问题专家咨询制度
③坚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④完善信访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