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50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0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枯瘠jí 涟lián漪 奢侈chì 学籍jí
B.隽juàn妙    栖qī息   勉强qiǎng 远遁dùn
C.凝眸móu 嬉xī戏  孤僻bì 堕duò落
D.摇曳yè 案牍dǔ   侮wǔ蔑 恫dòng吓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盛馔   忍俊不禁   引吭高歌    怒不可遏
B.晓谕   游哉优哉 融融泄泄    孤苦伶仃
C.贮立   踽踽独行 颐然自得 高瞻远瞩
D.对恃   津津有味 轻举妄动 流连忘返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
C.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4.
下文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 , ”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
A.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2.字词书写(共1题)

6.
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小题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试着分析一下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爱莲说》选自《 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_____时著名的 _________家.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
③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 ④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义重情深的恩赐

(1)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2)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3)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4)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5)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6)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7)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8)“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9)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10)“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12)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13)“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 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小题4】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请你按照下面句子样式仿写。
生活中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1.
人生路上,有风雨中的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喜悦,有难忘的淡淡关怀,这些都是值得收藏的人生一景,但不知成长中的你可曾收藏过感动?请你以“收藏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