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趱行(zǎn) 麾军(huī) 孱水(chàn) 咬文嚼字(jué) |
B.朴刀(pō) 绰刀(chāo) 妖娆 (yáo) 断壁残垣 (yuán) |
C.恁地 (rèn) 腆着(tiǎn) 襁褓(qiǎng) 坍塌破败(tān) |
D.兀地(wù) 画缯 (zēng) 佝偻(lóu) 义愤填膺(yīng)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虽然人们的调查取证意识增强了,但保存、搜集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 |
B.随着“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司法原则的强化,能够搜集到有力的证据,成为民事诉讼胜败的关键。 |
C.奥运会期间,英国的啤酒销量大幅度增强。 |
D.学校开展的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安全保护意识。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很多企业家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 |
B.大陆同胞,香港、澳门、台湾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名族的子孙。 |
C.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
D.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 |
4.
将下面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1)就可能走向思维的误区。
(2)这无疑是最好的强国路径。
(3)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众福利来说,更重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增长,而不是总量意义上的增长。
(4)当然,也不能说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没有意义,毕竟有很多事情是由“总体实力”决定的。
(5)简单地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来推动总量意义上的增长。
(6)如果人均意义上的增长快,却能够在提高民众福利的同时提高“总体实力”
(1)就可能走向思维的误区。
(2)这无疑是最好的强国路径。
(3)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众福利来说,更重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增长,而不是总量意义上的增长。
(4)当然,也不能说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没有意义,毕竟有很多事情是由“总体实力”决定的。
(5)简单地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来推动总量意义上的增长。
(6)如果人均意义上的增长快,却能够在提高民众福利的同时提高“总体实力”
A.(6)(2)(5)(1)(3)(4) | B.(4)(6)(2)(3)(5)(1) |
C.(3)(5)(1)(4)(6)(2) | D.(5)(1)(6)(2)(3)(4)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②闻道也。吾言未尽而君愠之,拒人以千里,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小题1】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作者写甲文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5】文段乙中的王生有哪些可贵之处?
(甲)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②闻道也。吾言未尽而君愠之,拒人以千里,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小题1】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往借,不与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B.姑俟异日观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
C.王生不说 触龙说赵太后 |
D.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A.随园主人授以书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C.惟予之公书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D.归而形诸梦 吾恂恂而起 |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作者写甲文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5】文段乙中的王生有哪些可贵之处?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 阳 语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③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孩子面前时,那孩子却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一脸愉快地望着我。我半张着嘴,恼怒的表情戛然而止,我看到那孩子双脚打着石膏。我没有发作,而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便回到书房,继续笔耕。
④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它虽无声响,却有一种吵闹烦人的效果,使得我原本就烦躁的心愈加的不安。我的作品迟迟没有完成,本来就心烦,哪里还受得了这样有意的打搅,我想我必须和那个孩子谈谈了,毕竟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缺乏教养的。我们楼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顽劣调皮,也正因为如此才摔折了腿。这段时间,父母上班无暇顾及他,只好每天把坐在借来的轮椅上的孩子推到门外晒晒太阳。
⑤“毛毛,”我叫着孩子的名字,“你干嘛要往我房间里照太阳呢?”
⑥“我是在跟你说话呀,叔叔。”孩子的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
⑦我惊讶不已,原本准备好的一番指责哽在了喉咙口。
⑧“我摔断腿后天天都在这晒太阳,每天都看得到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大人都是一伙儿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是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低着头,从来不抬头看看外面,看看天。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吗?你在哭吗?从来都没人和你说话。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小镜子玩,她还笑我呢!叔叔,只要出太阳,我就可以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啊!”
⑨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⑩以后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那束阳光总会时断时续地陪伴我。由于书房地势低,我不可能看到孩子的全部身影,但那跳跃的光束就是他真诚的问候。不知怎的,我的写作也愈来愈顺畅了。
⑪没多久,我终于完成了一部作品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位记者来到我又霉又黑的书房,询问我成功的经验。我望了望窗外,一束阳光静静地、准时地从窗纱里照进来,随即又欢快地跳动了几下。我笑了,那正是我成功的秘密。
【小题1】谈谈小说标题“太阳语”的含义。
【小题2】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毛毛”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题3】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小题4】小说刻画小男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5】请分析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
【小题6】第⑨段结尾处有一省略号,请你补上一段文字,表现“我”对恼人的阳光的别样理解,与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吻合,80字左右。
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太 阳 语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③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孩子面前时,那孩子却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一脸愉快地望着我。我半张着嘴,恼怒的表情戛然而止,我看到那孩子双脚打着石膏。我没有发作,而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便回到书房,继续笔耕。
④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它虽无声响,却有一种吵闹烦人的效果,使得我原本就烦躁的心愈加的不安。我的作品迟迟没有完成,本来就心烦,哪里还受得了这样有意的打搅,我想我必须和那个孩子谈谈了,毕竟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缺乏教养的。我们楼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顽劣调皮,也正因为如此才摔折了腿。这段时间,父母上班无暇顾及他,只好每天把坐在借来的轮椅上的孩子推到门外晒晒太阳。
⑤“毛毛,”我叫着孩子的名字,“你干嘛要往我房间里照太阳呢?”
⑥“我是在跟你说话呀,叔叔。”孩子的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
⑦我惊讶不已,原本准备好的一番指责哽在了喉咙口。
⑧“我摔断腿后天天都在这晒太阳,每天都看得到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大人都是一伙儿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是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低着头,从来不抬头看看外面,看看天。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吗?你在哭吗?从来都没人和你说话。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小镜子玩,她还笑我呢!叔叔,只要出太阳,我就可以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啊!”
⑨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⑩以后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那束阳光总会时断时续地陪伴我。由于书房地势低,我不可能看到孩子的全部身影,但那跳跃的光束就是他真诚的问候。不知怎的,我的写作也愈来愈顺畅了。
⑪没多久,我终于完成了一部作品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位记者来到我又霉又黑的书房,询问我成功的经验。我望了望窗外,一束阳光静静地、准时地从窗纱里照进来,随即又欢快地跳动了几下。我笑了,那正是我成功的秘密。
【小题1】谈谈小说标题“太阳语”的含义。
【小题2】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毛毛”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题3】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小题4】小说刻画小男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5】请分析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
【小题6】第⑨段结尾处有一省略号,请你补上一段文字,表现“我”对恼人的阳光的别样理解,与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吻合,80字左右。
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苦读”到“乐读”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纵横家苏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汉代政治家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乐读”时发生的。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时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可见兴趣并非凭空而来,也是可以培养的。这培养的途径就是“硬啃”,先“苦”上一阵子。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也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也会从开始的苦读逐渐升华到乐读的佳境。
【小题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能删除吗?为什么?
【小题3】文中引用胡适和鲁迅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4】除了苦读和乐读,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策略?试简要解释。
从“苦读”到“乐读”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纵横家苏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汉代政治家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乐读”时发生的。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时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可见兴趣并非凭空而来,也是可以培养的。这培养的途径就是“硬啃”,先“苦”上一阵子。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也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也会从开始的苦读逐渐升华到乐读的佳境。
【小题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能删除吗?为什么?
【小题3】文中引用胡适和鲁迅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4】除了苦读和乐读,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策略?试简要解释。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