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 蜷伏(juǎn) 缥缈(piāo) 酣然入梦(hān)
B. 憎恶(zēng) 斡旋(wò) 挑拨离间(jiàn)
C. 绯红(fēi) 拮据(jù) 彬彬有礼(bīn)
D. 踌躇(chóu) 锱铢(zhī) 战战兢兢(kè)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 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 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日新月异 记忆 吸取 B. 日积月累 记忆 汲取C. 日新月异 铭记 汲取 D. 日积月累 铭记 吸取
A. 在区运会上,学校的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真谛。
C.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 甲骨文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A.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B.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 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D. 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C. 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落寞的情绪作结。
D.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用
B. 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C. 既克,公问其故 既:既然
D. 望其旗靡 靡:倒下
【小题2】下列句子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十年春,齐师伐我 B. 必以分人
C. 可以一战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列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 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把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保家卫国的热情。
C. 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 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没有主见的昏君。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①而饮食。讫②,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助,此汝杀之明验也!”因涕泣服罪。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释)①桎梏(zhì gù):脚镣和手铐。②(qì):终止,完毕。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狱久不决 狱:______
(2)囚不知所以 所以:______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欧阳的断案过程。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至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小题1】下列表述,不属于放线菌作用的一项是( )A.让土壤的种类繁多 |
B.散发清香 |
C.生产抗生素 |
D.制造味精,作为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
A.举例子 打比方 | B.举例子 列数字 |
C.列数字 打比方 | D.打比方 下定义 |
A.选文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采用问句的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
B.第②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放线菌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椭圆形的,并且还会开花,结果。 |
C.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 |
D.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主要分析了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和放线菌的作用。 |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播种和耕耘,看到了春天和希望。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小题1】请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
B.文章第(3)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
C.文章第(5)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
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
现象: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共1题)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1)简要概括选段中孙悟空的性格。(2)《西游记》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说他的成长变化。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最近五年,天津地铁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方便快捷的地铁已经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为此,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天津首条地铁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运营,至2016年12月,天津地铁共有5条线路。2017年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建成并网后,城市轨道交通将覆盖11个行政区,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
(材料二)地铁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几公里几分钟即到;地铁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看似遥远的郊区快速直达;地铁改变了市民对生活的期待,节省出行时间,让人们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材料三)天津市地铁客运量统计表
年 份 | 年客运量(人次) | 最大日客流量(人次) |
2012年 | 1.11亿 | 64万 |
2013年 | 2.43亿 | 102万 |
2014年 | 2.99亿 | 108.07万 |
2015年 | 3.01亿 | 111.61万 |
2016年 | 3.08亿 | 112万 |
(材料四)天津地铁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地铁各站点设置爱心伞,行车时车厢温度控制在26℃±1℃,高峰时段缩短行车间隔,平安夜延长运营时间,大客流时启动限流措施并增设临时售票点……
【小题1】上面四则材料与“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小题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地铁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