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带来市容市貌的转变。 |
B.共享单车在枣阳出现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
C.端午节那天,汉江两岸观看龙舟大赛的观众将近一万余人。 |
D.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
2.
下面这首题为《江雪》的微诗歌曾获“第三届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请把打乱的诗句组合成一首完整的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寂静比雪还要雪
②一叶舟,一个人
③一只孤独已悄悄上了钩
④一壶酒,一清晨
①寂静比雪还要雪
②一叶舟,一个人
③一只孤独已悄悄上了钩
④一壶酒,一清晨
A.④①②③ | B.①③④② | C.②③④① | D.②④①③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打开七年级部编本教材,我们耳目一新:读《春》,能感受大自然的péng()勃生机;读《朝花夕拾》,能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读家喻户xiǎo( )的《纪念白求恩》,能受到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读《皇帝的新装》,在感到情节荒诞离奇,人物滑稽( )可笑之余,对童话的表现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打开七年级部编本教材,我们耳目一新:读《春》,能感受大自然的péng()勃生机;读《朝花夕拾》,能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读家喻户xiǎo( )的《纪念白求恩》,能受到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读《皇帝的新装》,在感到情节荒诞离奇,人物滑稽( )可笑之余,对童话的表现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3.诗歌鉴赏- (共1题)
4.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感受古人守信之执着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止之食:留住他吃饭。②诺:好的。③待:等候。④求:寻找。⑤俟:等待⑥服:使………信服。⑦欤:语气词,吧。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期返而食 期:____________
(2)方与之食 之: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
起 之 不 食 以 俟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小题4】吴起的行为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这一行为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
【小题5】读了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和选文《吴起守信》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止之食:留住他吃饭。②诺:好的。③待:等候。④求:寻找。⑤俟:等待⑥服:使………信服。⑦欤:语气词,吧。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期返而食 期:____________
(2)方与之食 之: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
起 之 不 食 以 俟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小题4】吴起的行为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这一行为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
【小题5】读了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和选文《吴起守信》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感悟少年成长之苦涩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 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小题1】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2】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仿照文中第⑭段画线句子续写一句话。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 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小题1】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2】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是因为“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又不好意思重读,便选择了自学这条坎坷的路。 |
B.第⑬段中“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一句中的“贪婪”是贬词褒用,突出了我对书的渴望。 |
C.文中三次出现的“没有一点(半点)情的意味”的具体话语或行动,都是母亲对我本真的鼓励,都告诉了我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 |
D.文章最后一段抒情、议论,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点明了主题。 |
7.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小题1】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小题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小题3】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小题4】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小题5】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6】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小题7】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小题8】第④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小题1】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小题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小题3】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小题4】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小题5】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6】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小题7】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小题8】第④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6.语言表达- (共4题)
10.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使语意连贯。
生命需要理想,春天的花朵姹紫嫣红,此时理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_______________.有了理想,生命就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它使我们永远年轻,所以我们要仰望天,追求理想。
生命需要理想,春天的花朵姹紫嫣红,此时理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_______________.有了理想,生命就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它使我们永远年轻,所以我们要仰望天,追求理想。
11.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
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
初次见面说“____________ ”,好久不见说“久违”;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 ______________ ”;谦称自己母亲用“_________”,谦称自己作品用“拙作”;陪伴朋友用“奉陪”,无暇陪客说“______________”。
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
初次见面说“____________ ”,好久不见说“久违”;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 ______________ ”;谦称自己母亲用“_________”,谦称自己作品用“拙作”;陪伴朋友用“奉陪”,无暇陪客说“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2.
班上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是需要完成的任务。
(1)班上决定办一份班刊,请你帮忙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刊名,并用简短的话(不超过50字)说说你取这个刊名的寓意。
刊名: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
(2)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
步骤一:组建班刊编辑部
步骤二:征集刊名
步骤三:__________
步骤四: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班刊封面要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下面是编辑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读经读史读旧事
下联:__________
(1)班上决定办一份班刊,请你帮忙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刊名,并用简短的话(不超过50字)说说你取这个刊名的寓意。
刊名: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
(2)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
步骤一:组建班刊编辑部
步骤二:征集刊名
步骤三:__________
步骤四: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班刊封面要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下面是编辑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读经读史读旧事
下联:__________
8.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4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