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489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6

1.单选题(共15题)

1.
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①状性差异    
②亲缘关系    
③寿命长短    
④营养方式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
2.
达尔文认为实现自然选择主要是通过(  )
A.过度繁殖B.生存竞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
3.
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
A.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物在发生变异时一般是不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4.
甲磷硫曾是杀灭棉蚜虫的特效农药,但长期施用后药效减弱。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棉蚜虫的繁殖能力增强了
B.棉蚜虫经常接触甲磷硫而产生了抗药性
C.农药对棉蚜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D.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5.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物变异的结果
C.环境不断变化的结果D.生物过度繁殖的结果
6.
原始大气中的非生命物质形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  )
A.火山口B.陆地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
7.
下列关于原生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个体都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B.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
C.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D.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8.
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
A.小分子无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有机物D.原始生命
9.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荷花)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
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10.
古代长颈鹿的颈不太长,现代长颈鹿的颈都很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颈长的个体(    )
A.繁殖能力较强B.攻击力弱
C.生存机会大D.吃高处树叶使颈越伸越长
11.
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来
12.
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13.
小明家一直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B.这种杀虫剂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这种杀虫剂的性能不稳定
D.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
14.
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
A.B.
C.D.
15.
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原始森林D.原始陆地

2.选择题(共2题)

16.

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2014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词典Urban Dictionar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     )

①文字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7.

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2014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词典Urban Dictionar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     )

①文字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填空题(共3题)

18.
生物分类的单位有:界、门、______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其中,共同特征最少的是_____;共同特征最多的是_______;因此,_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把各个分类等级按高低和 _________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 ____________。
19.
瑞典科学家______________于1753年创立了科学的生物命名的方法叫“双名法”。
20.
生物的分类是以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为依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