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48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4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字形、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uō)越  (qí)祷    锋芒毕(lù) 妇(rú)皆知
B.烦(suǒ)   震(sǒng)  (xiān)为人知   鞠躬尽(cuì)
C.烦(zào)   (qì)    如释重(fù) (nài)人寻味
D.(chàn)悔  (chì)热   悲天(mǐn)人   忍(jùn)不禁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母,一位 的母亲,她不怕苦,   独自一人将孟子拉扯大,  将孟子培养成了一位伟人。有人对此却 ,认为这是母亲应尽的职责,实在 。这种看法很片面。母亲为了孩子确实能无怨无悔地奉献,然而对孩子的爱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值得探讨了。
A.众所周知 不仅   还 不以为意   不足挂齿
B.家喻户晓 不仅   还 不以为然   微不足道
C.家喻户晓 尽管   还 不以为意   不足挂齿
D.众所周知 尽管   还 不以为然   微不足道
3.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近日,40岁的杜女士在火车上长时间歪着脑袋玩手机游戏,竟引发脑卒中(即“中风”)。专家称,长时间一个姿势,会导致颈动脉夹层而发生脑卒中。新闻一出,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①那么,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②也是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③是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脑血液缺乏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④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A.文中的“引发”是动词,“手机”是名词,“这”是代词。
B.“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是偏正短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并列短语。
C.①②③④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
D.文中第④句没有语病。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作者刘禹锡,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诵书》等。
B.《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骆驼祥子》作者老舍,主人公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D.《海底两万里》作者是英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咏夏雨,令人欣喜,富有生活情趣。
B.全诗描绘了一幅雨势迅猛、雨脚不定的夏雨图。
C.用“忽惊”“却是”进行转折,准确地写出了骤雨过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遇雨的悲伤无奈之情。
D.在结构上,诗歌分别从“前山”和“溪上”两处着笔,让景物既有时间上的变化,又有空间上的对比,使得全诗错落有致。
【小题2】诗歌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良奇遇
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褐(名词作动词用,穿)B.良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曾经)
C.谓良曰(回头看)D.良因之,跪曰:“诺。”(责怪)
【小题2】将文中划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2)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3)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小题1】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三幅美丽的图画。请补全其中的两幅幅。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小楼一夜听风雨
【小题2】文中划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加以赏析。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是(   )
A.作者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
B.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
C.作者把夏雨比作大嫂、母亲 ,写出了她急性子、利索、泼辣、能干的性格特征。
D.作者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她阅尽沧桑、宽容豁达,又有强烈的落寞的性格特征。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晒 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母亲为我晒书→_____________→母亲读我书中的“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小题2】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小题3】请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小题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面。《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 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 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 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小题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小题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下面是该频道以对联的形式为此次展播拟定的宣传语的上句,请结合上述材料,补写出下句。
主旋律电影彰显阳刚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0.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梨花驿路上,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草屋,是一种长大;一颗小桃树,在风雨中执着地顶着一个花苞,是一种长大:可爱的你,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壶热茶,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回报……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2)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人名、校名、地名;
③卷面书写整洁;
④不得照抄题目中的文字材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