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6.1.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同步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4764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2

1.综合题(共2题)

1.
下面的记录卡是小明、小刚等同学在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的记录.请根据卡片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A1 . 油松 落叶松 刺松
A2 . 月季 玫瑰 一品红
B1 . 蜻蜓 蝗虫 麻雀 蝴蝶
B2 . 老鼠 蚯蚓 蜘蛛
B3 . 金鱼 海豚 河虾
A1 . 油松 落叶松 刺松
A2 . 月季 玫瑰 一品红
B1 . 蜻蜓 蝗虫 麻雀 蝴蝶
B2 . 老鼠 蚯蚓 蜘蛛
B3 . 金鱼 海豚 河虾
(1)他们将调查的生物分成A、B两类,A类是________,B类是________.   
(2)他们将A又分成两类:A1类属于________;A2类属于________.   
(3)他们将B分成三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_?
2.
向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1),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如图2A~F中C、D、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C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________;具有根、茎和叶的植物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谁的共同特征多?________.

2.单选题(共9题)

3.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划分为( )
A.农作物和宠物B.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C.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D.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4.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鲸、水草、荷花等归为一类,而将松、牛、麻雀等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
A.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D.按照生物的经济价值
5.
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哪一位科学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并被尊称为“分类学之父”()
A.拉马克B.林奈C.达尔文D.哈维
6.
地球上动物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多少种()
A.40多万B.100多万C.150多万D.200多万
7.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野外考察时,采回植物标本后拍摄了照片(如图所示),他们将肾蕨、葫芦藓和水绵分成一类,油松、向日葵和玉米分成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A.有无根、茎、叶B.能否进行光合作用C.能否产生种子D.是否生活在水里
8.
小明给植物分类时,把水稻、西瓜、松树归一类,把海带、苔藓、蕨类归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A.有种子的和无种子的B.有叶的和无叶的
C.有根的和无根的D.生活在陆地上的和生活在水中的
9.
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 “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A.生活环境的不同B.体内有无脊柱
C.运动方式的不同D.呼吸方式的不同
10.
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麻雀、袋鼠和蟹、蝴蝶、乌贼、蚱蜢两类.他可能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
①体温是否恒定    ②是否有脊椎骨    ③卵生还是胎生 ④水生还是陆生
A.①或②B.②或③C.③或④D.①或④
11.
某小组成员尝试对蝗虫和青蛙(如右图)进行区别时叙述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按生活环境不同,可将其分为水生和陆生
B.按生殖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卵生和胎生
C.按发育过程不同,可将其分为经历变态发育和未经历变态发育
D.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其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选择题(共2题)

12.判断对错.

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

13.判断对错.

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

4.填空题(共5题)

14.
小明同学在教材上找到了我国许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他作了如下的分类,一类是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藏羚羊、褐马鸡、另一类为扬子鳄、大鲵、中华鲟.他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其中白鳍豚生殖和发育的特征是:________.
15.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公园,看到的生物可真多,有大象、鹦鹉、松树、狗尾草、蝴蝶、水藻、海豹、热带鱼、柳树、荷花、珊瑚虫、桃树等等,看得小明眼花缭乱,请你帮他给这些生物按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式分类,并说明理由.   
16.
根据原生生物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类群.
17.
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程度。
18.
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