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47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2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民歌——北朝
B.《陋室铭》——刘禹锡——宋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
D.《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首联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道出诗人对山西村_______民风的赞赏。
【小题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述好像已经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的情形,富有哲理。
B.颈联写出了迎接春社活动的场景,描摹了南宋时期的农村风俗画卷。
C.尾联反映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
D.诗人有感于民风民俗,然而热闹的乡居生活却让作者感到不安不适。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北京的老字号和牌匾大有讲究》,完成小题。
北京的老字号和牌匾大有讲究
①老北京的商家铺户对字号和牌匾是相当重视的。往往在买卖正式开张之前,便开始琢磨起什么字号。其实,早年间许多做买卖的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底子,但是这并不耽误他们起字号。因为那会儿的文人墨客跟一些商家保持着密切关系。开买卖的人自己不会起字号,可以向文人墨客们去求个字号。
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大栅栏的内联升鞋店。创办这字号的店主赵廷肚里没多少墨水。鞋店开张前,为了起个好字号,他不惜重金,四处求人,最后选定了“内联升”。这三个字有讲儿:内,指大内,也就是朝廷;联,与连谐音,体现这个字号与大内有关系;升,有步步高升、连升三级之意。这个字号历经140多年,保留至今,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③老北京的字号,除了有吉祥如意等文化内涵,还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直接以人的姓名做字号的,如“王致和”“王麻子”“馄饨侯”“烤肉宛”等;也有以地名和名胜古迹做字号的,如“丰泽园”“玉华台”“柳泉居”等。此外,还有顾客叫出来的字号,如“砂锅居”最早的字号叫“和顺居”,取“和和顺顺”之意,因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锅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门。一来二去的北京人几乎都知道这儿有个大砂锅,称其为“砂锅居”,后来店家索性把字号改成了“砂锅居”。这些字号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也深受寻常百姓的喜爱。
④北京的老字号大多都有些来历,当然这些来历有许多“传说”成分。比如相传“天福号”这个字号是“捡”来的。乾隆年间,店主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见到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颜体楷字,笔锋遒劲,他家开着熟肉铺,正缺块匾,觉得这是“上天赐福”,便把它买回来,修整了一番挂出来,很快便引来一些文人墨客争相品评,字号便慢慢地叫了出去。“桂香村”的字号来历也颇为传奇。当年创办“稻香村”的安徽人汪荣清,在由南方所进的桂花里,发现了10枚金戒指。利用这笔意外之财,他在1916年开了一家南味糕点分号,因为有意外拾金这个茬儿,糕点店的字号便定为“桂香村”。
⑤老字号和牌匾也有着不解之缘,文化内涵丰富。北京老字号的牌匾也多出于名人之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人效应”。“有头有脸”的大字号,都要请名人、名书法家来书写牌匾。比如:北京的“都一处”烧麦馆的虎头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鹤年堂”中药铺和“六必居”酱园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永安茶庄”的牌匾就是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写的。有了名人的捧场,名声自然远扬。
⑥北京老字号牌匾上的字也有讲究,通常商家铺户的匾额以饱满端庄的楷书为佳。一来,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厚润的楷体字,象征着物阜年丰、财源茂盛之意。那些笔走龙蛇的草书或干瘪枯瘦的字体不宜用于匾额。
【小题1】阅读①-④段,请简要归纳北京老字号的“字号”有哪些特点。
【小题2】阅读⑤-⑥段,请判断下面(甲)(乙)(丙)三幅图中哪一幅不适合作北京老字号“都一处”的牌匾,并说出两点理由。

(甲)乾隆皇帝题 (乙)郭沫若题 (丙)老王题
【小题3】下面是北京一家生产墨汁的老字号的牌匾。请你将牌匾上的老字号的名称按现代汉语书写规范,用楷体工整地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
4.
阅读《子恺的画》,完成小题。
子恺的画
叶圣陶
①推算起来大概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那时子恺在立达学园教西洋绘画,住在江湾。那一天振铎和愈之拉我到他家里去看他新画的画。
②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这是个相当简陋而又非常丰富的个人画展。
③有许多幅,画题是一句诗或者一句词,像《卧看牵牛织女星》,《翠拂行人首》,《无言独上西楼》等等。有两幅,我至今还如在眼前。一幅是《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画面上有梧桐,有站在树下的人,耐人寻味的是斜拖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另一幅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的是廊下栏杆旁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地放着茶壶茶杯。帘子卷着,天上只有一弯新月。夜深了,夜气凉了,乘凉聊天的人散了——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些画不出来的情景。
④此外的许多幅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画孩子的特别多。记得有一幅《阿宝赤膊》,两条胳膊交叉护在胸前,只这么几笔,就把小女孩的不必要的娇羞表现出来了。还有一幅《花生米不满足》,后来佩弦谈起过,说看了那孩子争多嫌少的神气,使他想起了“惫赖的儿时”。其实描写出内心的“不满足”的,也只是眼睛眉毛寥寥的几笔。
⑤此外还有些什么,我记不清了;当时看画的还有谁,也记不清了。大家看着墙壁上的画说各自的看法,有时也发生一些争辩。子恺谢世后我写过一首怀念他的诗,有一句“漫画初探招共酌”,记的就是那一天的事。“共酌”是共同斟酌研讨,并不是说在子恺家里喝了酒。总之,大家都赞赏子恺的画,并且怂恿他选出一部分来印一册画集,那就是一九二五年底出版的《子恺漫画》。
⑥那一天的欢愉是永远值得怀念的。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就拿以诗句为题材的画来说吧,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
⑦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那些画,同样引起我的共鸣。有些事物我也曾注意过,可是转眼就忘记了;有些想法我也曾产生过,可是一会儿就丢开,不再去揣摩了。子恺却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远保留在画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
⑧隔了一年多,子恺的第二本画集出版了,书名直截了当,就叫《子恺画集》。记得这第二本全都从现实生活取材,不再有诗句词句的题材了。当时我想过,这样也好,诗词是古代人写的,画得再好,终究是古代人的思想感情。“旧瓶”固然可以“装新酒”,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弄得不好就会落入旧的窠臼。现实生活中可画的题材多得很,尤其是子恺,他非常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正该从这方面舒展他的才能。
⑨佩弦的意见跟我差不多,他在《子恺画集》的跋文中说:“本集索性专载生活的速写,却觉精彩更多。”他称赞的《瞻瞻的车》和《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这几幅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还有佩弦提到的《东洋和西洋》和《教育》,我也认为非常有意思。《东洋和西洋》画一个大出丧的行列,开路的扛着“肃静”“回避”的行牌,来到十字路口,让指挥交通的印度巡捕给拦住,横路上正有汽车开过——东方的和西方的,封建的和殖民地的,在十字路口碰头了,真是耐人深思的一瞬间啊!《教育》画的是一个工匠在做泥人,他板着脸,把一团一团泥使劲往模子里按,按出来的是一式一样的泥人。是不是还有人在认真地做这个工匠那样的工作呢?直到现在,还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⑩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再看这些幅画,一定会像佩弦一样怀念起江南、怀念起儿时来。扉页上还有一幅钢笔画,画一个蜘蛛网,粘着许多花瓣儿,中央却坐着一个人。扉页背面印上了两句古人的词:“檐外蛛丝网落画,也要留春住。”这样看来,蜘蛛网中央的人就是子恺自己了。他大概要说明,也画这些画,无非为了留住一些刹那间的感受。我连带想到,近来受了各方面的督促,常常要写些回忆老朋友的诗文,这就有点像子恺画在蜘蛛网中央的那个人了。
注:丰子恺(1898-1975),浙江嘉兴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小题1】第②段画线词语“相当简陋”与“非常丰富”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小题2】结合第③段内容,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想象人散之前的情景。

【小题3】《子恺漫画》和《子恺画集》这两个画集有什么异同?
【小题4】叶圣陶写的是丰子恺的画作,也是丰子恺这个人。读了文中对丰子恺画作的介绍后,你对丰子恺有哪些印象?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①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建筑。一般来说,正规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以高墙屏zhàng,围成四合。
②大门开在宅院的东南角,以取“紫气东来”之意。大门内一般都有一个影壁,大多镶嵌在东厢房的山墙上,也有规格高一些的院落,采用独立影壁;影壁上常雕刻有各种吉利的图画或者吉祥喜庆的文字。
③接下来是垂花门。(A)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不迈出垂花门。(B)中国古代社会讲究内外有别,二门里面又称为内院,一般下人到此就得止步了。(C)
④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与垂花门之间,通常都有游廊连接。凡有游廊连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游廊是四合院开放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躲风避雨,也可休息小坐,观赏院内景致,游廊有各种彩绘雕饰(甲),更为宅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⑤中间的庭院,是全院布局的中心,也是家庭成员休闲、劳动的场所。站在四合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盛夏,一个院门关住了所有的热。院中石榴树已有好几十岁,繁茂的枝叶伸展开来盖住了小半个院子。阳光从斑驳的树叶中斜照下来,竟也滤去了那满身的暑气。趁着(乙),老爷坐在四合院中,眼微闭,手摇蒲扇,不时端起小茶壶啜上一口;鸟笼中的百灵鸟鸣声婉,臃肿的黄狗正懒洋洋地躺在脚边;正房门前青花瓷的大鱼缸中鱼儿游得畅快,胖胖的丫头们也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儿:好一幅(丙)的画面!
⑥“天棚鱼缸石榴树, 。”老舍先生的这一联,把四合院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睦、和美写得可谓是(丁),给人启迪,让人深思。
⑦北京的四合院讲格局,论款式,重传统。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不像西方很多建筑那样锋芒bì露。四合院的神髓就在于一个“合”字,关上大门,自成一统,将一个的家庭的所有成员“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才会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坦然和美好,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chì)热   婉转(zhuǎn)   屏障   锋芒毕露
B.炽(chì)热   婉转(zhuǎn)   屏嶂   锋芒必露
C.炽(zhì)热   婉转(zhuàn)   屏嶂   锋芒毕露
D.炽(zhì)热   婉转(zhuàn)   屏障   锋芒必露
(2)根据语意,依次填入(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装修   天色   悠然自得   慷慨淋漓
B.装修   闲暇   耐人寻味   淋漓尽致
C.点缀   闲暇   悠然自得   淋漓尽致
D.点缀   天色   耐人寻味   慷慨淋漓
(3)下面这句话是从第③段抽取出来的,还原到原文中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A.(A)处    B.(B)处    C.(C)处
(4)“福”字是四合院的影壁上常见的文字,各种书体均有。尽管书体不同,但它们所表现出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却是相同的。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是(   )

A.第一幅图的书体是楷书,它厚重、方正。
B.第二幅图的书体是行书,它潇洒、飘逸。
C.第三幅图的书体是篆书,它古朴、圆润。
D.第四幅图的书体是草书,它连绵、奔放。
(5)第⑥段引用了老舍先生一副写四合院的对联,结合上下文看,最适合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黄狗蒲扇百灵鸟    B.小院茶壶青花瓷    C.老树新房四合院    D.老爷肥狗胖丫头

5.作文(共1题)

6.
题目一:名片是最能代表个人或集体的特色、精神风貌的。它可以是一张静止的卡片,还可以是具有特色的人、事、物。四合院是北京建筑的名片,牌匾是北京老字号的名片,漫画是丰子恺的名片。你家庭的名片是什么?你班级的名片是什么?你学校的名片是什么?
请以“____________的名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和很多人形影不离。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高度智能化的手机有了自己的思想,你与手机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与手机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