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溃退(kuì) 督战(dū)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
B.颁发(bān) 遗嘱(zhǔ) 仲裁(zhōng) 屏息敛声(bǐng) |
C.浩瀚(hàn) 紧绷(bēng) 娴熟(xián) 一丝不苟(gǒu) |
D.绯红(fēi) 宛如(wǎn) 匿名(nì) 深恶痛绝(wù)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B.能否根治网吧“顽疾”,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
尽管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求职季”,但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率却再创新高。职场专家建议应届毕业生不妨调整心态,务实择业,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观。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专家的建议体现了( )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其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
B.《红星照耀中国》是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
D.《昆虫记》是一部引人人胜的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写就的科普巨著,这部作品着重描写了昆虫这种渺小动物的“灵性”。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二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
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入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出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
C.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
D.“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
【小题3】请作简要概括分析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题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小题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小题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对比阅读- (共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 户:门 |
B.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念 |
C.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一起 |
D.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精巧 |
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A.山岚设色之妙 |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C.闻之于宋君 |
D.一老河兵闻之 |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小题5】这两段文字同是描写“月色”,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小题1】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恩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 B.③⑤①②④ | C.③①⑤②④ | D.⑤①③④② |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