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正常基因B为显性基因,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子女③的基因和性状分别是(横线上填基因,括号内填性状)③____(_______)
(2)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合都是Bb,那么这对
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

(1)子女③的基因和性状分别是(横线上填基因,括号内填性状)③____(_______)
(2)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合都是Bb,那么这对

2.单选题- (共34题)
4.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
B.对于个体来说,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变异是有害的 |
C.有些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有些变异仅由环境引起 |
D.“南橘北枳”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生物变异的现象 |
5.
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以上事实说明( )
A.细胞中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 |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
C.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 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的 |
6.
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滥用青霉素,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细菌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
B.青霉素的药效很不稳定 |
C.少数具有能抵抗青霉素变异的细菌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 |
D.青霉素使细菌发生变异,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
9.
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
B.生物化石都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
C.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
D.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
11.
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 B.女性的X染色体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 |
C.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 | D.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
19.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
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
22.
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一位同学不慎摔伤,伤口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慢。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
A.用指压法在远心端压住 | B.用止血带在近心端捆住 |
C.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 D.赶紧送医院 |
24.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 |
B.艾滋病患者大多死于感染,且死亡率高 |
C.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国外血制品,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
D.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餐等行为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 |
26.
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
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抗原,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
B.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C.抗体,有杀菌作用 |
D.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
28.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丝蚴是传染源 |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
C.甲是传染源 |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
34.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
B.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C.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
35.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
C.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
D.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3.选择题- (共3题)
4.填空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34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