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4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qì) 狂(lán) 气冲牛(duǒ)    然入梦(hān)
B.屏(zhàng)   深(xiāo)    捐杂税(kè) 锋芒露(bì)
C.嚼(zǔ) 对(jiào)    一万丈(xiè)    为人知(xiǎn)
D.呜(yè) 育(pǔ) 而不舍(qiè)    鞠躬尽悴(cuì)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推崇。
B.为了考上名校的博士,他半年来目不窥园、废寝忘食。
C.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
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①喜欢一种光阴,光阴里透出小窗幽记的阳光,坐一颗树下,不说话,春天在树梢发芽,夏天在脚边开花。②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会勾起内心最深处,于是言语温和,心底的河流在唱歌。③这样的光阴里,是会生出一些情愫的。想起过去的时光,想起同窗的好友,想起爱过的人,想起一些曾经过不去的心情。④这一些,柔软的时光里,披上了一些晕黄的胶片之光。
A.①句中的“阳光”和“在”分别是名词和介词。
B.④句中的“都”是动词,④“柔软”是形容词。
C.②句中的画线句是病句,缺少成分,应改为“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会勾起内心最深处的感触”。
D.③句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北宋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C.《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作赚来的钱买的。
5.
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想之切。

2.句子默写(共1题)

6.
根据原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
(3)____________ , 明月来相照 。
(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6)《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生活的艰苦侧面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记叙文,回答各题。

爱的味道

①小区一楼住着一对夫妇,生活极有规律。晨起锻炼身体,晚上去广场散步,生活简单随意。因为房屋临街,夫妻俩喜欢敞开房门,坐在那里看书、品茶,或是悠闲地看着过往行人。

②每当屋子里飘出美食的味道,就能猜出他们的儿子回来了。那家男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极少回来。儿子回来时,也是夫妻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往返于菜市场和家之间,仿佛要把世间美味全部做给儿子吃。

③小小的房子里,总是传出香喷喷的味道。有时路过门前,我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是炖鱼吧,离好远就能闻得到呢。女主人笑着说,是呢,尝尝吧,味道很鲜美。几天后,儿子走了,没有了香喷喷的味道,房间又恢复平静,夫妻又开始简单随意的生活。

④爱是有味道的,虽然美味佳肴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但是出自父母手里,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⑤有位朋友不喜欢吸烟,但每次回到乡下,闻着那熟悉的廉价烟叶的味道,就会想起他的父亲。

⑥那时家庭生活贫穷,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的经济一直捉襟见肘。他每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会犯愁,但却从不让他分心。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吸着长长的烟袋锅,伴随着袅袅青烟,有轻轻的叹息声。

⑦“爸,别抽烟了,对身体不好,家里实在没钱,我就不读书了”。父亲笑着说,吸烟是为了给你驱蚊子,你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才是正事,生活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轻描淡写,他早已泪湿枕边。

⑧朋友说,艰难岁月里,父亲努力地支撑着家,面对困难父亲从不说苦。古人解忧,唯有杜康,父亲解忧,却只能吸烟。父亲的身上充斥着浓浓的烟味,隔了好远都能闻到,那时心里极不喜欢,当父亲离开人世,才惊觉内心深处是如此留恋一种味道。

⑨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乘警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妻摇头不肯。乘警越发觉得可疑,强行打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弥漫开来,袋里竟然装着几棵酸白菜。原来他们是去看儿子,而儿子在家时最喜欢吃酸菜,为怕味道传开,老夫妻包裹了好多层。

⑩那次旅游沿途风景早已忘记,而行程千里抱着酸菜的老夫妻,却停留在记忆里。酸酸的是爱的味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

【小题1】标题“爱的味道”有何作用?
【小题2】本文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语言概括。
【小题3】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谈谈对第⑦段中划浪线的句子将父亲语言的平淡与儿子的泪流满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章最后写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何启示。
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是不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 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小题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
参加工作后
C
英语有小成
 
【小题3】赏析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体育老师 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小题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语言综合运用
2017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6周年,全国各地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文坛巨匠。让我们再次走进鲁迅,感受他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回味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为此,班级将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定一个主题。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5.(共1题)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辄:就。⑥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⑦颤(zhān)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⑧日昃(zè):太阳偏西。⑨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⑩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鲁肃过寻阳
(2)即刮目相待
(3)感泣
(4)大通六经之旨
【小题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小题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小题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_____________”的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表现范仲淹经过勤奋苦读后取得了学习成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